您现在的位置: 网站首页 > 成果展台 > 标志性成果 > 论文
周裕锴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04期  摘要:在最近将近三十年的时间中,中国古代文学学科与其他人文科学的学科一样,学术上的发展是巨大的。如果仅从学科内部来看,目前古代文学学科的发展,甚至可以说是处于繁荣的局面,但是存在的问题也是很多的。有些是具体的学术方法、学术观点的问题,有些则很有...
点击量:
【2020-10-26】
周裕锴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04期摘要:唐前中国传统观念是五官各司其职,大乘佛教诸经论主张“六根互用”,《楞严经》对此身体哲学尤有发挥。北宋后期,以苏轼为代表的士大夫和以惠洪为代表的僧人接受了《楞严经》“六根互用”的思想,并将之运用到艺术审美活动中,形成打通艺术各媒体之间界限的“...
点击量:
【2020-10-30】
周裕锴 《文学遗产》,2005年03期  摘要:本文讨论了长期以来在文学史研究中被忽视的黄庭坚的《演雅》诗及其仿效作品的价值和意义。认为黄庭坚与陆佃曾为史馆同僚,有若干证据表明,《演雅》的创作很可能受《埤雅》的启发,而其知识背景与创作动机则与元文学传统试图解构颠覆熙丰经术传统相关。《演雅》综合运用了拟人、...
点击量:
【2020-10-30】
周裕锴 《社会科学研究》,2005年01期 摘要:苏轼一生酷爱怪石,包括美石和丑石。对于他来说 ,怪石既是陶冶人格情操的“比德”的对象,也是归隐故乡和退避山林的虚拟替代物,甚至是人生虚幻不实的见证。苏轼嗜好怪石的兴味与其特有的辩证思维有关 ,“丑好相形”“反常合道”“大小相形”“真妄不二”“妙观逸想”等观...
点击量:
【2020-10-30】
张泽洪 《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年06期摘要:魏晋南北朝是各民族文化融汇的时代,道教的民间性及道化四夷的宗教特质,使南方蛮族和氐羌族群不同程度受到道教影响。本文考察了道教在南蛮、氐羌族群中的传播,认为中国南方少数民族与道教关系有着悠久渊源,其最初接受道教影响的时代,可以追溯到魏晋南...
点击量:
【2020-10-30】
张子开 《宗教学研究》,2005年03期 摘要:至少在元末明初即已出现的“插秧偈”,在世间流传的过程中,其作者问题开始罩上了迷雾,其内容也出现了变异。本文根据历代典籍的相关记载,对该偈的演变源流作了较为详细的考证,并论及了其所蕴含的意义。 关键词:插秧偈;布袋和尚;五代;高峰原妙;弥勒信
点击量:
【2020-10-30】
张富春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06期 摘要:以秦简《日书》为中心,结合先秦传世文献,从祭祀与祈财、婚育与祈财、宅居与祈财三个方面大致勾勒先秦民间祈财信仰的面貌。 关键词:祈财信仰;秦简《日书》;祭祀;婚育;宅
点击量:
【2020-10-30】
俞理明 《古汉语研究》,2005年04期 摘要:本文探寻“教化”一词形式变化的基础、过程和原因,并试图对俗语源的产生提出解释。“教化” 在运用中产生了乞求的意义,这种以词语整体性为基础的变化,使它的字面意义和使用义失去照应;基于汉字 的表义作用,人们对它的语义结构进行重新分析,对它的理据提出新的理解,调整...
点击量:
【2020-10-30】
俞理明 《汉语史研究集刊》,2005年00期摘要:<正>一东汉的佛教翻译用语佛教在汉代传入中国,它在给汉民族带来一种新的人生观的同时,也给汉语带来了大量新的成分。伴随佛教的传入,从东汉后期开始,出现了一大批汉译的佛教经文,在当时,这既是来自西域的传教者为佛教传播而努力的结果,也反映了中土人士对佛教瞭解的需...
点击量:
【2020-10-30】
谢谦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6期 摘要:西湖白蛇原是明代民间传言,源自古代中国一种普遍的迷信,即蛇能幻化为人作祟于人,后经道、佛、儒三教演绎,成为以拯救、超度为主题的宗教伦理劝世文学。今人推陈出新,赋以其自由恋爱、婚姻自主的反封建主题,则是现代观念的演绎,与古代民间白蛇传说大异其...
点击量:
【2020-1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