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网站首页 > 研究所概况 > 领导班子


中国俗文化研究所领导班子

名誉所长 项楚

      项楚,我国著名的敦煌学家、文献学家、语言学家和文学史家,“四川省社会科学杰出贡献专家”(2017);教育部社会科学委员会委员、国家古籍整理出版规划领导小组成员,中国敦煌吐鲁番学会副会长;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四川大学中国俗文化研究所名誉所长,四川大学杰出教授、四川大学“985工程”文化遗产与文化互动创新基地首席科学家;四川大学中国古典文献学(国家重点学科)、中国古代文学、汉语言文字学三个学科的学术带头人。曾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及召集人。

1940年出生,浙江永嘉县人。1962年毕业于南开大学中文系并考取四川大学中国文学史专业研究生,师从庞石帚教授攻治六朝唐宋文学。1980年调入四川大学中文系任教。国学根基深厚,熟读内典及四部典籍,精于校勘考据,擅长融会贯通,熔语言、文献、文学、宗教于一炉,形成了“致广大而尽精微”的治学范式。在敦煌文学研究中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开创了运用佛教文献研究中古汉语词汇研究的先河,折服了自诩“敦煌学在外国”的外国学者,为祖国赢得了殊荣。

所著《敦煌文学丛考》《王梵志诗校注》《寒山诗注》《敦煌变文选注》等多部专著,发表学术论文百馀篇。其中《敦煌变文字义析疑》等系列论文获中国社科院青年语言学家奖一等奖;《敦煌文学丛考》《王梵志诗校注》获教育部首届和第二届人文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唐代白话诗派研究》(合著)获教育部第五届人文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王梵志诗校注》获首届思勉学术原创奖。《唐代白话诗派研究》(合著)入选第二批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成果文库。


 

 

前任所长 张弘(普慧)

张弘,笔名普慧,男,1959年生。国务院学位委员会中文学科评议组成员、四川省学术与技术带头人、四川大学中国俗文化研究所前任所长,现为四川大学中国俗文化研究所学术委员、教授、博士生导师。

生于陕北黄河岸边,长于塞上古城榆林、神木。高中毕业后,插队于鄂尔多斯高原,深受黄土高原文化和草原游牧文化影响。1979年起,先后求学于陕西师范大学榆林专修科、西南师范学院、东北师范大学、陕西师范大学、山东大学、四川大学、南开大学等校,获文艺学硕士、中国古代文学博士的学位证书以及中国古典文献学和中国宗教思想史的博士后证书。曾执教于陕西榆林师范专科学校、山东大学(威海校区)、陕西师范大学、西北大学等校。曾任西北大学文学院院长,欧盟ERASMUS MUNDUS项目学者,捷克马萨里克大学宗教学系客座教授(2010),德国莱比锡大学东亚研究所客座教授(2016),荷兰格罗宁根大学宗教与神学学院博士学位论文答辩委员会现场委员(2019),中华文学史料学会常务理事、中国中外文艺理论学会常务理事、中国古代文学理论学会常务理事、中国文心雕龙学会理事、韩国东亚人文学会理事、美国东方学会会员。为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重大攻关课题招标项目“中国佛教文学通史”首席专家、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课题“汉译佛典文学研究主持人。完成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佛教与汉魏六朝文学思想研究(免予鉴定)、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汉唐佛教文学研究、欧盟Erasmus Mundus项目汉唐丝路上的宗教文化传播等;在《文学评论》《文艺研究》《文学遗产》《世界宗教研究所》《世界宗教文化》及海外学术期刊发表汉、英文论文百余篇,出版著作《中古佛教文学研究》《沧浪诗话评注》(合作)《中国佛教文学研究》(主编)《南朝佛教与文学》《白居易与佛禅》等;获教育部科学研究(人文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1次,陕西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4次、三等奖2次,四川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1次,《文学评论》优秀论文奖1次。受邀于英国剑桥大学,美国普林斯顿大学、哈佛大学、华盛顿大学、萨福克大学、西北拿撒勒大学、圣文德大学、圣十字学院,德国莱比锡大学、哥廷根大学、汉堡大学,比利时根特大学,奥地利维也纳大学,捷克查理大学、马萨里克大学,韩国汉阳大学、东国大学、岭南大学,日本专修大学等讲学。


所长 何剑平

        何剑平,甘肃敦煌人。一九九二年毕业于西北师范大学,获文学硕士学位。一九九七年考入扬州大学中国文化研究所,师从王小盾教授攻读古代文学专业博士学位。2001年进入四川大学中文系博士后流动站,师从项楚教授。2006年8月-2007年8月在韩国东国大学中文系讲学。现为四川大学中国俗文化研究所所长、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敦煌吐鲁番学会常务理事,日本广岛大学敦煌研究中心特邀研究员,韩国东国大学东亚海洋文明&宗教文化研究所客座研究员。主要从事佛教文献、敦煌文学、佛教与文学艺术的比较研究。著有《汉文佛经中的音乐史料》(合著)、《唐代白话诗派研究》(合著)、《中国中古维摩诘信仰研究》等著作。在《世界宗教研究》、《文学遗产》、《中华文史论丛》、《敦煌学辑刊》、《敦煌研究》、《宗教学研究》、《敦煌吐鲁番研究》、《唐研究》等刊物发表论文50余篇。主持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两项,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两项。参与撰写的《唐代白话诗派研究》,2007年4月获四川省第十二次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2009年又获全国高校人文社科优秀成果一等奖;独著《中国中古维摩诘信仰研究》(巴蜀书社2009年版),2010年获四川省第十四次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合著《汉文佛经音乐史料类编》(江苏凤凰出版社2014年版),2015年获全国优秀古籍二等奖。



常务副所长 李菲

李菲,女,四川成都人。四川大学文学人类学博士,厦门大学历史学博士后流动站博士后(人类学方向),台湾中研院民族学研究所访问学者(2012),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中国研究中心访问学者(2015-2016)。现为四川大学中国俗文化研究所常务副所长、教授、博士生导师,文学人类学与少数民族语言文学教研室主任。同时担任中国文学人类学研究会副会长、中国人类学高级论坛青年学术委员会主席、教育部“2011计划”-中华多民族文化凝聚与全球传播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秘书长;担任《文学人类学研究》辑刊执行主编等;入选“第十二批四川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后备人选”。主要研究领域为文学人类学、文化遗产研究、西南族群文化、艺术人类学等。

发表论文50余篇,其中CSSCI来源期刊论文30余篇,多篇被《人大复印资料》《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等转载;
出版学术专著《嘉绒跳锅庄:墨尔多神山下的舞蹈、仪式与族群表述》《身体的隐匿:非物质文化遗产知识反思》《乔健口述史》《大艺微言:蜀中锦人话蜀锦》等6部,主编及参与编写学术专著及论文集8部。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1项,担任教育部“十四五规划”重大项目负责人1项,担任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子课题负责人2项;担任教育部“十三五规划”重大项目子课题负责人1项;主研省部级以上科研项目及主持横向项目等5项。获“第十九届四川省社科优秀成果二等奖(2021)”、“第十七届四川省社科优秀成果三等奖(2017)”、“四川大学五粮春青年社科之星(2017)”奖、“四川大学学生学术社团指导教师一等奖”、“四川大学社科优秀成果奖”、“四川大学青年骨干教师奖励计划”、“四川大学本科教学优异奖”、“《旅游学刊》中国旅游研究年会年度优秀论文奖(2018)”等。

 

 



                                                                                       副所长 孙尚勇


          

           孙尚勇,男,安徽肥东人。1991年毕业于安徽农学院。1999年毕业于西北师范大学,获文学硕士学位。2002年毕业于扬州大学,获文学博士学位。2003-2005年,在四川大学中国俗文化研究所做博士后研究。2005-06年,在聊城大学文学院工作。2006-16年,在西北大学文学院工作。现为四川大学中国俗文化研究所副所长、教授,博士生导师。兼任四川历史名人文化研究中心杜甫研究中心学术委员会委员。主要从事中国古代文学的教学与研究,学术领域为佛教文学和音乐文学。在《文学遗产》《文艺研究》《中华文史论丛》《中国音乐学》等刊物发表论文多篇。出版专著《乐府文学文献研究》(人民文学出版社2007年)、《佛教文学十六讲》(陕西人民出版社2012年)、《佛教经典诗学研究》(高等教育出版社2013年)、《乐府通论》(中华书局2018年)等。主持完成教育部后期项目1项、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1项目,现主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1项。曾获得陕西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三等奖、陕西高校人文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二等奖等。


  

副所长 顾满林

     顾满林,男,四川中江人,1973年出生。1991年毕业于四川省中江师范学校,1997年9月考入四川大学中文系攻读硕士学位,专业汉语言文字学(汉语史),导师俞理明教授;2000年获硕士学位,留校任教。2002年起在职攻读博士学位,专业宗教学(中国佛教),导师陈兵教授,2006年6月获哲学博士学位。现为四川大学中国俗文化研究所副所长、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讲《古代汉语》《音韵学》《汉语史》《中华文化(文学篇)》等课程。自2007年起指导汉语言文字学、汉语国际教育硕士研究生。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3项,担任教育部“十四五”重大项目负责人1项。独著《佛经语料与佛经用语散论》(28万字),合著《东汉佛道文献词汇新质研究》(作者俞理明、顾满林,全书45万字)。获得四川省第十六次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四川大学“五粮春青年社科之星”,以及四川大学青年骨干教师奖、四川大学本科优秀毕业论文一等奖指导教师、四川大学课堂教学质量优秀奖、四川大学文化素质公选课最受欢迎教师、四川大学精品开放课程建设突出贡献奖、四川大学大学生课外科技实践活动优秀指导教师、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优秀教学奖等校、院其他奖励十余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