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Folklore”中的“lore”很长时间被解释为“知识”,“民俗”这一概念从一开始就被当作底层社会的学问,呈现为用以分析的资料,而不是需要感受和经历的生活本身。于是,民俗学同其他人文社会科学一样,以分析、探讨和阐释为己任,而没有成为感受之学。民俗学知识与民俗生活知识分属于两种截然不同的话语体系,...
点击量:
【2020-10-23】
【摘要】对母题概念的界定与讨论始终是民俗学研究故事或叙事的一个核心问题。美国民俗学家丹·本-阿默思针对母题概念发表过多篇文章,最后提出了民俗中没有母题,而只有属于每个文化体系的内在象征的观点。本文通过中国的叶限故事等例子论证了这一观点,并进一步将此观点扩延到仪式象征的分析问题,继而提出,在分析仪式...
点击量:
【2020-10-23】
【摘要】中国的节日凝结着中华民族的民族情感和文化血脉,承载着中国人的国家统一、民族团结、社会和谐等根本追求。然而,当前的节日研究多聚焦于节日民俗志或民族志的撰写,对理论探讨重视不够。以时间标准和仪式化表征为分析框架,探析新中国70年节日变迁机制与各阶段的差异化特征,可以发现节日变迁是由国家政治合法...
点击量:
【2020-10-23】
【摘要】试图从中国文化传统中寻找应对现代性问题的资源,是近年来颇受关注的议题。基于学术传统与问题意识,民俗学的传统礼仪研究尤为关注礼俗互动,在田野调查和史籍考辨的基础上,探讨传统礼仪与民间社会、日常生活之间的复杂关系。唯有反思“礼”“俗”等本土概念,梳理礼俗传统,深入观察传统礼仪在当下的传承与实...
点击量:
【2020-10-23】
【摘要】文章通过对张家湾“曹雪芹墓石”发现争论、在地化的红学文化叙事与红学景观塑造、博物馆红学文化展示与传播的论述,阐释《红楼梦》对于张家湾地域叙事与文化景观的建构,以及她作为“社会情境”的参与构拟者,对于张家湾新型社区文化传统、“民俗认同”的模塑。【关键词】文学想象;红学文化;文化传统;民俗认...
点击量:
【2020-10-23】
【摘要】在当代消费主义强势冲击下,传统民俗文化往往成为商品市场上的民俗主义产物,尤其在民俗旅游的场域中,为了迎合现代消费者的需要,商家不断制造新民俗或挪移异地他乡的民俗,生产传统,贩卖乡愁,造成同一空间内不同时代的民俗层叠并置和同一时间内不同空间的民俗拼凑混杂。这种已经脱离民俗原生语境出于商业目...
点击量:
【2020-10-23】
【摘要】实践民俗学是民俗学面向当下生活进行研究时的视角转换和理论重构。实践民俗学认识到:生活实践的主体是普通民众,而不是以“民俗主义”或“传统的发明”为理论依据的民俗操弄者;在田野访谈中出现的个人叙事,其实是以个人身份进入社会文化再生产过程的不可或缺的话语形式,它与集体叙事是相互建构的关系;强调...
点击量:
【2020-10-23】
【摘要】近年来兴起的村落民俗志书写热潮,体现出我国乡村社会发展过程中文化自觉意识的增强,但在民众自发行动与政府合理施政之间,迫切需要搭建公共话语平台。当代学者应继承古代知识精英“为民请命”“以礼化俗”等所表征的神圣传统,通过与民众的视域融合,促进对村落民俗传统的准确认知与表达,赋予村落民俗志书写...
点击量:
【2020-10-23】
【摘要】从最早直面乡野村夫的摄影机镜头,到当代纷纭多元的乡土题材影视作品,上百年间,影像中的乡土中国不断变换着形象与内涵。从人类学、民俗学视角看,当代影像民俗志应遵守学科规范与拍摄伦理,强调深描与反思的学术价值;应强调驻留式的参与观察和历时性的记录方法,关注变迁,强调时代语境,关注个体与群体的关...
点击量:
【2020-10-23】
【出版信息】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9年。【内容简介】《中心与边缘:萨满教的社会人类学研究》(Ecstatic Religion: A Study of Shamanism and Spirit session),原译名为《入迷的宗教:萨满教与精灵附体研究》,系2013年“萨满文化研究丛书”系列翻译著作之一。为英国有名的社会人类学家刘易斯的著作。 本次翻译的...
点击量:
【2020-10-23】
首页上页123下页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