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网站首页 > 合作交流 > 学术前沿 > 民俗与人类学 > 正文

万建中:民俗书写主体还原的必要性与可能性

发布时间 : 2020-10-23 10:45    点击量 :

【摘要】“Folklore”中的“lore”很长时间被解释为“知识”,“民俗”这一概念从一开始就被当作底层社会的学问,呈现为用以分析的资料,而不是需要感受和经历的生活本身。于是,民俗学同其他人文社会科学一样,以分析、探讨和阐释为己任,而没有成为感受之学。民俗学知识与民俗生活知识分属于两种截然不同的话语体系,当地人拥有当地的民俗,却被学界排斥于民俗书写权限之外,因为他们不具有学者的身份。民俗书写主体的单一是一种常态,学者与当地人构成了固定的书写主体与对象客体的关系,几乎所有学院派的民俗书写都是在“二元对立”的结构模式中展开的。但当地人的民俗书写已然蔚然成风,草根民俗志层出不穷。当地人的民俗书写反观学院派民俗志之不足,他们以书写行为为自己的学术身份证明,以此抗击民俗书写主体的单一性。学者与当地人之间的壁垒亟待洞穿,还原民俗书写的主体及书写主体的多元是民俗学走出困境的必由之路。

【关键词】民俗书写;主体;民俗学学者;二元结构;当地人

【期刊名称】《民族艺术》

【年,卷(期)】202001

【作者单位】赣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