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祥林 宗教学研究,2016年02期 摘要:羌人信奉“万物有灵”,除了众所周知的白石崇拜,神圣或灵异植物信仰亦体现在其生活的方方面面。考察羌族民间信仰可知,杉树尤其是他们心目中的神圣植物;杉木崇拜在尔玛村寨民俗中可谓无处不在,跟其族群生活、族群传统以及族群观念有深层次关联。结合文献与田野、历史与现实,从...
李菲、唐蒋云露 《中外文化与文论》,2016年04期摘要:本文从微观社会空间和宏观历史时间的双向维度考察晋东南黄土聚落介休张壁村的地方历史与村落叙事。关注在特定社会情境中,张壁人如何围绕地方历史中的一系列关键性事件,展开记忆与失忆、改写与重述的多样化叙事实践,在流徙之所重述谱系根脉,并在“华夷之辨”和“...
雷汉卿 汉语史研究集刊,2016年01期 摘要:《臨濟錄疏沦瀹》是無著道忠禪師禪錄注疏的代表作之一,本文對其中8條註疏提出商榷意見。 关键词:無著道忠;《臨濟錄疏淪》;獻
黄勇 中国道教, 2016年06期 摘要:<正>道教在公元7世纪就已正式传入韩国,但是在道教传入后的很长时间里,韩国一直都没有出现专门进行道教活动的宫观。1直到高丽太祖七年(924)设立九曜堂后,2韩国才拥有了历史上第一座专门的道教机构。自高丽第十六代王睿宗(1105~1122)大力引进宋朝道教,效仿宋朝道观建造了高丽的王室...
黄勇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年02期 摘要:中韩道教交流可分为官方和民间两种交流方式。官方交流通常夹杂着明显的政治意图,民间交流则是纯粹的宗教文化互动。就现存文献记录来看,中韩道教交流以官方交流为主,民间交流为辅,但实际上民间交流也非常活跃。在两国之间的道教交流中,道教文化因素主要是由中...
丁淑梅、黄俊 江淮论坛,2016年06期 摘要:属同题材的清代乾嘉年间汉口楚曲本《龙凤阁全部》和咸丰十年(1860)福建龙岩万安小腔戏本《龙凤阁全本》在流变过程中出现了明显差异:前者侧重书写君臣伦理,表现君臣之争,对女性觊觎皇权怀有偏见;后者侧重书写日常人情,表现忠奸斗争,对皇权持有者的态度在性别上作等观。此种...
丁淑梅、黄俊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16年04期 摘要:福建客家土楼“五福楼”和“永隆昌楼”,为道咸时期靠烟草生意致富的黄氏家族所建。楼内存留的对联、寿屏等文字中体现出的士商身份的交融,是晚清士、商的价值追求和人生态度趋于一致的表现;"行善积福"的观念,体现出烟商价值认知的“儒化”倾向;于家族...
丁淑梅、李将将 戏曲艺术,2016年03期 摘要:《万壑清音》选曲中出现的“北曲南腔”与“南曲北调”现象,与常见的移宫、集曲不同,是南北曲融合中产生的特殊现象。以《万壑清音》为考察点,结合明万历以来戏曲选本所选曲目,以【黄龙滚犯】、【扑灯蛾犯】等曲及【中吕·粉蝶儿】套的实例分析,可以考见南北曲融合、南北合...
周裕锴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7年第6期摘要:苏轼对杜甫的理解与解释,可视为两位伟大诗人之间的对话。苏轼如何回应杜甫遗留下来的会话材料,既透视着杜诗作用于苏轼思想、行动的痕迹,同时也塑造着杜甫的形象和杜诗的品格。苏轼眼中的杜甫,与时论保有一定距离,不论推崇、调侃或微议,其主要从自身的...
周裕锴 《文学遗产》,2017年第6期摘要:近年来学术疆域划分越来越细,同治古代文学的学者也形成了不同的圈子,彼此的学术成果和学术观点很少得到借鉴、交流、碰撞。甚至唐宋文学这样两个关系甚为密切的领域,相互之间也很少沟通。学术越来越圈子化、小众化、精致化、技术化,这当然是很好的事,前辈学者的大判断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