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网站首页 > 成果展台 > 标志性成果 > 论文
丁淑梅 《文学遗产》,2017年01期摘要:从新发现的方志与地方文献提供的女性观剧史料出发,考察禁戏给女性作为戏曲观演参与主体带来的问题,有助于我们进一步理解女性之于戏曲的互动关系,以及禁戏语境中女性之戏场想象的意义。中下层女性观剧者,作为一个特殊群体,在进入公共文化空间的过程中,冲击了禁戏舆论的禁咒,...
点击量:
【2020-10-27】
李菲  《旅游学刊》,2018年第1期摘要:在今天中国的民族工艺品和旅游纪念品市场中,“藏银”已成为一个颇为流行的物质标签。以“藏银”之名制造、消费的商品占有显著的市场份额。在旅游人类学视域下,“藏银”同时作为“物”与“物的观念表达”,折射了中国多民族国家想象与认同实践中物质性与族群性的复杂关联,其社会...
点击量:
【2020-10-26】
雷汉卿、王勇 语文研究,2018年04期 摘要:近代汉语方俗词大多因形义关系疏离,不易索解,只有探明其理据才能更为准确地释义。文章认为,探寻近代汉语方俗词的理据,可以从外部和内部两个方面入手:着眼于外部的方法有审辨形音、追溯源头和探求文化;着眼于内部的方法有同义词互参、反义词互参、同模词参证以及意义系统参...
点击量:
【2020-10-26】
黄勇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8年03期  摘要:<正>后汉以降,随着佛教的传入和道教的兴起,中国历史上逐渐形成了三教鼎立的文化格局。儒释道三大文化传统虽然呈鼎立之势,然而,三教鼎立并非水火不容的对峙,而是在竞争之中相互调和、相互融会,最终实现了多元文化的共生共荣。儒释道虽然代表着不同的文化传统...
点击量:
【2020-10-26】
何剑平 文学遗产,2018年05期  摘要:徐陵的诗文创作与佛教经论之关系至为密切。佛教元素对徐陵诗文的影响具体表现在:一是徐陵将《阿毗昙》论议思辨之风格引入文体(书体)写作;二是“现见”“比知”此类原本用于因明或佛教辩论术的概念,在佛教讲论中启发了梁陈诗人更细致地感知对象,影响到诗歌句法之创造。梁陈诗人可...
点击量:
【2020-10-26】
何剑平 宗教学研究,2018年04期 摘要:本文考察了印度佛教论议的名义及其生成背景,认为印度佛教论议是一种判决经典真伪、以种种异文句义解释佛说的学术辩论活动,它肇始于古印度爱好神学辩论的文化传统,它的产生与佛陀说法的广略有直接关系,也与佛陀时代百家竞进、善论者为世所重的社会风尚密切相关。在小乘向大乘转...
点击量:
【2020-10-26】
何剑平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8年03期 摘要:<正>我想从佛教论议的视角略谈南北朝的三教融合问题。论议又作论义,它由两人或多人参与,通过论辩双方的往返问难以显扬正理。佛教论议,在印度原为一种判决经典真伪、以种种异文句义解释佛说的学术辩论活动,(1)在东汉未年传入中土后成为讲经过程中重要的义项之...
点击量:
【2020-10-26】
何剑平、赵婕 世界宗教文化,2018年03期 摘要:本文探究了《大智度论》之传译对鸠摩罗什、僧肇等《注维摩诘所说经》的具体影响,认为《大智度论》是《注维摩诘所说经》释经材料的重要来源。《注维摩诘所说经》对《大智度论》的征引不仅推动了般若学说在南方的讲说和传播,且对佛经义疏体的兴盛有助推之功。其解经例引故...
点击量:
【2020-10-26】
周裕锴 文学遗产,2016年03期  摘要:北宋诗僧惠洪对待自然、艺术与自我的观念,深受王安石、苏轼、黄庭坚诸公的影响,但更突出宗教的一维。其《石门文字禅》表现出他对风景、绘画、诗歌、禅学关系的独特认识,如欲念与审美的冲突,宗教幻觉下的变形,观照自然的人文眼光,以及山林江湖“个中人”的身份认同。由此,在自...
点击量:
【2020-10-28】
郑阿财 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6年04期 摘要:唐代汉字、汉籍在丝路传布的情形在不同时期、不同地区,由于商贸经济、政治、宗教与生活文化等环境,呈现出不同的接受与发展的历程,明显与其现实环境对汉字、汉籍需求的程度成正比。汉字早在汉代便开始传入高昌、龟兹、于阗、朝鲜、日本、越南等地,而后来汉字...
点击量:
【2020-10-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