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网站首页 > 成果展台 > 标志性成果 > 论文
李栋辉 《求索》,2010年10期 摘要:宋人注重道统和文统,韩、柳其文在宋代的接受有着不同的接受轨迹,宋人发明了韩愈在儒学复兴和古文运动中的崇高地位,而反观柳宗元,由于其政治生涯中依附党人的污点,宋人对其人的政治生涯表示同情;由于宋代道学思想的浓厚,宋人对其思想进行大肆抨击;由于柳文的高超艺术成就,宋...
点击量:
【2020-10-30】
雷汉卿 周作明 《宗教学研究》,2010年03期摘要:六朝道教典籍《真诰》使用了口语、俗语,其用语较有特点,学界多有讨论。但由于道教文献的特殊性,其中对某些语词的讨论尚欠深入,仍有可商之处,本文即对“不授”“盛”“建”三个语词的含义进行了考释。 关键词:《真诰》;语词;补
点击量:
【2020-10-30】
胡垚 《敦煌学辑刊》,2010年01期摘要:梁代大僧正法云的《法华义记》对后世佛教,尤其是天台宗影响深远。而敦煌遗书中题名为《法华(经)义记》的S.2733、S.4102、P.3308以及被《敦煌遗书总目索引》误判为《法华义记》卷三的S.37皆非法云《法华义记》的抄本。在《大正藏》第85册所收《法华义记》卷三中,题注说明此卷前部...
点击量:
【2020-10-30】
何剑平 《宗教学研究》,2010年04期摘要:本文对流传于中土的维摩诘王氏说及其眷属做了考察,认为这些说法撰造于南朝齐梁陈时代,它们的流行是佛法通俗教化的结果,与印度佛教传统中以传述圣贤事迹为主的大譬喻经或大因缘经有直接联系,标志着中土维摩诘信仰由士大夫阶层向民间普及的发展趋势。关键词:维摩诘 名
点击量:
【2020-10-30】
丁淑梅 《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06期摘要:宋代乐制的更革,带来宫廷伎乐及演剧活动的频盛,民间伎艺及杂戏杂剧不断输入宫廷。考察宋代制乐设官、正乐禁戏的过程,可以看出,宋代宫廷乐制的更革与官方用乐的种种规制,虽然对两宋戏剧撰演合一的发展态势产生了一定影响,但其中有抑制和束缚,也有推助和...
点击量:
【2020-10-30】
丁淑梅 《戏剧艺术》,2010年04期摘要:宋杂剧剧本的编撰,一直是争议不休、难以进展的话题。本文从禁限乐语、俳优词出发,考察乐语、俳优词的性质及撰作者身份,认为文人参与乐语、俳优词撰作透露了宋杂剧剧本编撰的要件信息,而官方文化管制与文人参写的矛盾尴尬心态,造成了剧本撰作禁忌、撰演离合及存录空白,延缓了...
点击量:
【2020-10-30】
丁淑梅 《求是学刊》,2010年04期摘要:明代官方推行的戏剧文化管制政策,对宫廷与民间的演剧活动进行了权力切割和价值分化。与历时形态变迁的缓慢凝滞相对,戏曲搬演形态的共时分层显得异常活跃,演剧活动场阈的不同层次和阶段性变化,显示了明代剧坛分层自守、生态断裂的内在变异。 关键词:明代;禁毁;演剧活动;形...
点击量:
【2020-10-30】
张子开 《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09年05期 摘要:有关语录体的产生,至今仍然存在着盲点或误区,且多将诸子语录、禅宗语录和宋儒语录混淆。实际上,三种语录的出现原因各不相同;春秋末期私学兴起,受巫史记录传统和“述而不作”观念影响,孔门弟子遂将教学内容形诸文本,是为《论语》;唐代禅宗沿袭印度佛教教...
点击量:
【2020-10-30】
张子开、张琦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9年01期 摘要:在敦煌地区发现、影响广泛的重要文献《救诸众生一切苦难经》并非产生于吐蕃占领敦煌之后,也没有寄托着强烈的民族主义感情,而是诞生于安史之乱时期的相魏之地,目的是为了祛除面临的战祸;它杂糅了佛教、道教和民间信仰诸种因素,体现出了一种新型的...
点击量:
【2020-10-30】
谭伟 《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09年05期 摘要:作诗是诗人之本色,习禅是僧人必修之功课,两者似乎毫不相关,在唐五代,诗人习禅与僧人作诗甚至诗禅双习却是普遍的现象。对这种现象,前贤时彦多有解释。真实情况是,在消解情感的功能上,诗以导情,禅以敛情,互相为用,这才是诗禅双修的原因。 关键词:习禅;习...
点击量:
【2020-1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