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兆鹏《文学遗产》2024年第 1期摘要:唐代西塞山有两处,一在今湖北黄石,一在今浙江湖州。张志和名作《渔父》词“西塞山前白鸟飞,桃花流水鳜鱼肥”的西塞山,究竟是写湖州西塞山还是写黄石西塞山?晚唐以来就有不同看法。本文先梳理唐宋人的看法,然后结合相关诗画文献作一番考索和判断。唐宋人大多认为张志和笔下的...
王涵《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4年第2期摘要:明代科举试图培养士子经世致用精神,故在首场八股之后,试以制、诰、诏、表、启等公务文体。后场“拟古”命题一般出自史传,要求士子带入古人语气作文。应举者不仅须揣摩历史事件的来龙去脉,还需要掌握先秦古文的博大典赡,学习六朝骈体的富艳精工,具备拟作各类公...
孙尚勇《文学评论》2024年第3期摘要:“村夫子诗”即欧阳修和苏轼所倡导的禁体物语所针对的大量使用体物语的“村学中体”。自欧阳修举许洞困九僧一事之后,经王安石、苏轼等的推扬,诗禁体物语遂成为宋代诗学的重要论题之一。杨亿对“村夫子诗”的讥嘲,是欧、苏禁体物语诗学思想的直接来源。杨亿提出“村夫子”论,与...
蒲柏林《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4年第3期摘要:陆游对诗体与梦境的独特认知及大量创作实践是中国古代记梦文学发展的关键一环,“夜梦验工夫”则是其凝练的经验总结。在宋诗日常化的背景下,陆游所记之梦由仙界降临人间,成为创作的“诗料”。因果关系的建构令破碎的梦境得以形成融叙事、抒情、议论为一体的诗...
刘亚丁《外国文学评论》2024年第2期摘要:在十九世纪泛斯拉夫主义者提出各种斯拉夫民族联合方案的背景下,俄罗斯文学研究者,斯拉夫学家佩平在其两卷本《斯拉夫文学史》中以斯拉夫各国文学的民族共性和特性作为基本考察点,找寻各民族文学发展的规律,以表明自己对斯拉夫联盟的态度。
李瑄《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4年第5期摘要:《珠林风雅》是晚明清初僧诗风气高涨的产物,也是古典诗歌总集编印高潮时期的典型样本。它生动地反映了诗歌从个别精英僧人的专利,到清初发展为一般文化僧都能够参与的文学活动。这是明清之际诗学家徐增编选的僧诗总集,以寺院为中心,选录了灵隐寺住持晦山戒显...
李瑄《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4年第1期摘要:中国诗歌史上反对“温柔敦厚”诗教的言论不多,明清易代之际却出现了突破情感规范的“至情”思潮,遗民僧在其中最为激进。他们要求诗歌有强大的感情力量,既与儒者遗民不同,更与传统僧诗大异。究其原因,遗民僧以入世济众为宏愿,将人世悲欢视为证道之具,将强烈的...
李洁琼《语文研究》2024年第3期摘要:学界公认,里耶秦简8-461号木牍摘录了秦“书同文”字形规范的相关内容,不是全部。基于此,文章通过对比分析秦统一前后简牍文献中的字形,考定“晝”“夙”“婦”“義”“垣”“膠”“燔”“吉”等字的形体在秦“书同文”过程中可能也进行过字形规范,并在此基础上总结了“书同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