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菲《旅游学刊》2020年第3期摘要: 随着“真实性”讨论在国内学术界的引入和持续升温, 需要看到,“真实性”的设问本质上表达了西方世界关于何为“真实”的主导观念及权威话语。在当代旅游研究中,“真实性”概念被广泛用于分析从西方到非西方不同社会语境中的旅游现象, 而其移用过程本身尚未得到充分反思。因此,在...
点击量:
【2023-11-10】
王彤伟《中外文化与文论》2020年第2期摘要:李齐贤曾在中国元朝生活过一段时间,结识了赵孟頫、 张养浩、虞集等名士,也曾到过中国的西南和江南,所到之地皆有吟味,是高丽文学史上与中国关系最为密切的词人。李齐贤与崔致远、李奎报并列为朝鲜古典文学史上的三大诗人,其诗工妙清俊, 万象具备,成就极高。更为突出的是...
点击量:
【2023-11-10】
梁昭《青海社会科学》2020年第3期摘要: 近年来,文学人类学研究形成了以“多民族文学”“文学民族志”为代表的文学批评实践,主张对文学文本书写的地方文化展开“文学田野调查”,以求在历史文本和现实空间相互映照中、在语词构造与田野现场的出入中,淬炼出地方文学的意义。本文采用文学人类学的研究方法来解读四川作...
点击量:
【2023-11-10】
邱硕《现代中国文化与文学》2020年第3期
点击量:
【2023-11-10】
完德加《西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年第3期摘要: 木里土司政权是中央王朝土司制度与中国西部木里地方“杰布”政教合一制度重叠的政权,是西南诸土司中极具地方特色的政教合一政权。文章根据相关汉藏文献和田野访谈材料等,管窥木里地方土司政权深层结构,即三权体系与“甘松磋德”长老会共同构成的政治模式及其...
点击量:
【2023-11-10】
尹赋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0年第3期摘要:上世纪初,受西风东渐的影响,以“风俗”“白话文学”“民间歌谣”为代表的俗文化,在“文学革命”和“文化革命”的旗帜下,摆脱其长期被忽视的地位,开始受到广泛重视,现代意义上的中国俗文化研究正式拉开帷幕。然而,时至今日,应该采取什么样的路径更有效...
点击量:
【2023-05-24】
徐新建《中国音乐》,2020年第3期摘要: 文章以实地考察的采录基础,对云南永宁瓦拉别村的“摩梭民歌”进行描叙分析,不仅讨论文学、音乐与民众生活的关系,更力图阐述已融入到当地社会结构之中的文学生活与歌唱实践。由此引发的议题是,作为生活的不可或缺部分,文学与音乐如何促进了情感的延伸?结论是:文学生活与音...
点击量:
【2023-11-10】
何剑平 《中华文化论坛》第3期摘要:本文从创作时间、创作缘由、文体来源及体制特点等方面,对谢灵运《答范特进书送佛赞》及相关问题进行了考察,本文认为:这篇作品产生于元嘉二年(425),是谢灵运写给范泰的一封书信,它全面真实反映了刘宋元嘉初年名士阶层的佛教活动以及佛教赞颂文体对他们文学创作的影响,是一封极为珍贵的...
点击量:
【2023-05-24】
国威、李娟《中外文化与文论》2020年第4期摘要: 作为中国传统的治学方法,古典目录学通过对文论作品的收录、分类和解题,直观地体现了原生语境下古代文论的认知与接受。综合历代目录,可知古人对文论作品“评论性”的本质十分明确,只是凸显程度不同。具体来说,魏晋南北朝时“论”尚依附于“文”,呈现“文论合一”的...
点击量:
【2023-11-10】
郑阿财  《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0年第4期摘要:全面检视敦煌写本各体类蒙书的语言形式可以发现,敦煌蒙书的编撰与纂辑渐由传统的世家大族转朝庶民化发展;内容渐趋生活化、实用化。各类蒙书由文士具名撰著为核心,开始转向以匿名性通俗编纂为主体;其语言形式,由四言为主的典雅的成语、格言,渐有通俗谚语与歇...
点击量:
【2023-05-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