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菲《旅游学刊》2020年第3期
摘要:
随着“真实性”讨论在国内学术界的引入和持续升温, 需要看到,“真实性”的设问本质上表达了西方世界关于何为“真实”的主导观念及权威话语。在当代旅游研究中,“真实性”概念被广泛用于分析从西方到非西方不同社会语境中的旅游现象, 而其移用过程本身尚未得到充分反思。因此,在前现代的“游” 向现代“旅游”转型的过程中,共时维度语境挪移的“真实性”概念仍需重返历时维度的本土观念和实践传统方能得到落实。基于对“名实观”历史、文化、哲学内涵的追溯辨析以及对徐霞客、 李时珍身心之“游”的个案讨论,文章通过“名实观”的引入,揭示出本土之“游”以身正名、求实体真的实践伦理面向,首先旨在反思“真实性”普遍话语的理论限度并设定参照维度;进而尝试建立一种新的话语分析框架,在“名—实”关联的社会历史建构视野中,将“真实性”的一般化讨论导向“真实化”的过程态考察,由此检视“真实性”概念嵌入本土话语场和实践场的复杂动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