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长林《汉语史与汉藏语研究》2024年第2期摘要:文章综合利用传统的训诂学方法,注重参考古刻本禅籍异文和日本训释资料,考辨禅宗文献中“ ”“板搭”“麋麻”“ 癩”“栗蒲”和“促指”等十余则(组)疑难词语,结论有助于禅宗文献字词研究、近代俗字俗语研究和禅籍校勘与整理。
李菲《民族文学研究》2024年第6期摘要: 在当代文艺理论界,“文学生活”概念经由“日常生活转向”的召唤出场,又迅速“常识化”为以文学文本为中心、以文学生产/消费为分析框架、以汉族作家文学为关注重心的“关于文学的生活”及其研究。透过对当代“文学生活”概念史及其背后社会语境、研究范式和价值取向的分析可见,...
计晓云《敦煌学辑刊》2024年第4期摘要:讲经文是敦煌讲唱文学中的重要文体之一,也是唐五代俗文学、中国佛教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伯2459号背、斯4194号写卷属于敦煌讲经文,且为同一体系《佛本行集经讲经文》的不同抄本。但其文本范式与传统讲经文并不相同,它们主要由“散文+韵文”的形式构成,无都讲唱诵经文环节;散...
王兆鹏《文学遗产》2024年第 1期摘要:唐代西塞山有两处,一在今湖北黄石,一在今浙江湖州。张志和名作《渔父》词“西塞山前白鸟飞,桃花流水鳜鱼肥”的西塞山,究竟是写湖州西塞山还是写黄石西塞山?晚唐以来就有不同看法。本文先梳理唐宋人的看法,然后结合相关诗画文献作一番考索和判断。唐宋人大多认为张志和笔下的...
王涵《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4年第2期摘要:明代科举试图培养士子经世致用精神,故在首场八股之后,试以制、诰、诏、表、启等公务文体。后场“拟古”命题一般出自史传,要求士子带入古人语气作文。应举者不仅须揣摩历史事件的来龙去脉,还需要掌握先秦古文的博大典赡,学习六朝骈体的富艳精工,具备拟作各类公...
孙尚勇《文学评论》2024年第3期摘要:“村夫子诗”即欧阳修和苏轼所倡导的禁体物语所针对的大量使用体物语的“村学中体”。自欧阳修举许洞困九僧一事之后,经王安石、苏轼等的推扬,诗禁体物语遂成为宋代诗学的重要论题之一。杨亿对“村夫子诗”的讥嘲,是欧、苏禁体物语诗学思想的直接来源。杨亿提出“村夫子”论,与...
蒲柏林《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4年第3期摘要:陆游对诗体与梦境的独特认知及大量创作实践是中国古代记梦文学发展的关键一环,“夜梦验工夫”则是其凝练的经验总结。在宋诗日常化的背景下,陆游所记之梦由仙界降临人间,成为创作的“诗料”。因果关系的建构令破碎的梦境得以形成融叙事、抒情、议论为一体的诗...
刘亚丁《外国文学评论》2024年第2期摘要:在十九世纪泛斯拉夫主义者提出各种斯拉夫民族联合方案的背景下,俄罗斯文学研究者,斯拉夫学家佩平在其两卷本《斯拉夫文学史》中以斯拉夫各国文学的民族共性和特性作为基本考察点,找寻各民族文学发展的规律,以表明自己对斯拉夫联盟的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