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肖奂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年01期摘要:官员诗人是宋代诗歌创作酬唱主力军,他们的创作酬唱塑造出宋代诗歌创作酬唱的主流形态与基本风貌。官员通过立朝、外任与贬谪等方式,驻足、行走于两宋的各个地域,并通过诗歌酬唱创建全国性的诗歌网络,使每个地域的文化活动都可以进入公众的视野。官员阶...
罗鹭 《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年04期摘要:明代诗学的主流是宗唐,直到万历年间公安派提倡宋、元诗,才突破前人的藩篱。但公安派只是首开风气,并未真正付诸实践。与之相反,以谢肇淛、徐、曹学佺为核心的晋安诗派,虽然在理论上坚守了宗唐的诗学传统,但在具体的诗学活动中则非常关注元诗。徐红雨楼收藏...
刘郝霞 图书与情报,2014年04期摘要:敦煌文献有大量人为修补的例子,被修补文献中有相当数量的是佛典之外的俗世文献,特别是与学校教育有关的书籍读本。古人对这些俗文献的修补痕迹表明:第一,古人的修复工作非常精细并且有一定原则,如修补用纸片的来源、纸片有字一面的朝向等;第二,除僧侣对佛典进行修补之外,还有...
徐新建 《思想战线》,2014年01期摘要:“歃血为盟”是东亚大陆众多民族在历史上处理相互关系的诸种方式之一,也是学界近年关注的重要议题。“封贡”可上溯到商周时期的“封疆纳贡”类型;而在“誓盟”的族群关联中,面对更高的超越性神灵,体现出华夏和诸夷之间在彼此交往上与封贡模式明显不同的对等、互尊和制衡。千百...
李祥林 《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年第4期摘要:从性别视角出发考察中国文学批评史,不能不注意到一个现象,即女性批评的缺席和在场。所谓“缺席”。是指女性批评在文学史书写的主流视域中大多缺少席位;所谓“在场”,是指女性批评在文学史实践的历史空间中原本实际在场。也就是说,中国古代文学史上,不但有...
李祥林 《民俗研究》,2014年第4期摘要:对于信奉万物有灵的羌民来说,“犬”是重的信仰对象之一。犬信仰在羌族民间社会中由来古老且功用宽泛,满足了尔玛人的精神世界需,并跟他们的传统生活关联密切,形成为一个独特而又内涵丰富的民俗传统。结合历史文献和田野考察,在多民族文化视野中就羌族民间犬信仰问题进行解析...
李祥林 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年01期 摘要:从中国剧场发展史看,在独立的戏园出现之前,或者与独立的戏园相辅相成,会馆、神庙戏台是戏曲演出的极重要场所。从传播学角度看,移民会馆也是向大众传播戏剧文化的重要场地,除了会馆戏台上艺人唱、做、念、打的动态演出,各种静态的戏曲故事及人物雕刻作为会...
李菲 《贵州社会科学》,2014年第12期摘要:2014年5月,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旅游人类学家尼尔森·格拉本教授、哈佛大学人类学家迈克尔·赫兹菲尔德教授,与澳大利亚国立大学遗产和博物馆研究中心的劳拉简·史密斯教授,以及澳大利亚国立大学亚太研究院中国研究中心青年学者朱煜杰博士,应厦门大学彭兆荣教授之邀前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