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裕锴 《文学遗产》,2006年05期 摘要:佛教禅宗观照世界的独特方式对北宋后期诗人观察认识世界的审美眼光颇有启发。本文讨论了宋诗人在佛禅哲学背景下所产生的若干全新的诗学概念和艺术观念,如由“万法平等”观生发出“妙观逸想”,将“周遍含容”观表述为“如春在花”,以“如幻三昧”解释艺术幻觉,以“转物”思想...
点击量:
【2020-10-30】
周裕锴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04期  摘要:中唐马祖道一为代表的洪州禅提倡的“作用即性”的思想,一方面因其将“弹指动目”等行为视为“佛性”的体现而受到石头禅系的批评;另一方面在肯定日用生活的神圣性之时,解释了洪州禅乃至整个南宗禅劳动实践的佛学意义。百丈怀海建立禅门规式,其中的“普请...
点击量:
【2020-10-30】
周俊勋 《汉语史研究集刊》,2006年00期 摘要:<正>索绪尔提出区分"语言"和"言语",并提出语言研究只研究"语言",而不研究"言语",因为言语活动是异质的,语言是同质的。被索绪尔抛弃的言语行为,却被乔姆斯基拾了回来。乔姆斯基(1965)认为:"许多现有研究的一个中心题目,就是我们可以称之为语言运用的创造性方面,亦即...
点击量:
【2020-10-30】
张子开 《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04期 摘要:普贤乃汉传佛教四大菩萨之一,普贤信仰在汉传佛教和藏传佛教中都占有重要地位。据敦煌地区发现的中古普贤文物文献,普贤变中普贤跏趺坐法与后世有所区别,《普贤菩萨说证明经》则不但识别有讹,且实际上包括了两种形成于不同时代、性质也有所不同的小经。敦...
点击量:
【2020-10-30】
张子开 《宗教学研究》,2006年04期摘要:弥勒信仰乃最早传入中土的净土信仰。本文从净土观念、弥勒信仰与念佛法门之间的关系出发,考查了早期禅宗与弥勒信仰的关系。文章认为,新兴的禅宗最初是以念佛三昧为出发点,称念弥勒乃其化人方便之一;禅宗之传衣说,实源自释迦通过迦叶而转授弥勒以僧伽梨之记载;无论从文献还...
点击量:
【2020-10-30】
张子开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01期  摘要:学术界一般认为,弥勒净土和弥陀净土是两种截然不同的信仰。其实,弥勒净土和弥陀净土具有一定的融合性:不但古来弥陀信仰者亦可兼修弥勒净土;而且弥陀类经典也包含了弥勒净土因素;无论是传统的弥陀净土信仰,还是李唐伊始的白莲净土信仰,都有弥勒上生或...
点击量:
【2020-10-30】
张子开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01期
点击量:
【2020-10-30】
张剑、吕肖奂 文学评论,2006年04期摘要:<正>中国古代社会的家族制度,在宋代发生了一次重大转向,即由魏晋隋唐的门阀家族制度逐渐演变成为宋代以降以“敬宗收族”为特征的家族制度, 奠定了近世家族组织的雏形,它对宋代社会及其文化产生了多元的影响。就家族本身而言,从此门第和阀阅不再是衡量一个宋代家族的基本标...
点击量:
【2020-10-30】
张秉国 《社会科学研究》,2006年03期 摘要:袁宏道的文艺思想以佛学对庄学的解构为哲学基础。为反拨复古派的模拟之弊,他有意识地向民间学习。但他对复古并非一味排斥,其标准在是否具有真情,仍以“真”为核心。不过,他认为真正的“真声”,还是民间的俗文学作品。 关键词:袁宏道;以佛释庄;复古;真
点击量:
【2020-10-30】
俞理明 《汉语学习》,2006年06期 摘要:本文运用标记论和语义分析方法分析汉语构词的不对称现象,发现其中有对称关系处于隐蔽状态的现象,有受中心语的语义影响形成不对称的现象,有提取原词中内含的关键义素转化为外现语素的现象。关键义素外现为语素,是对语义作着重标记,不少汉语复合词由此生成。 关键词:不对称;...
点击量:
【2020-10-30】
首页上页123下页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