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俊勋、刘宇《汉语史研究集刊》2023年第2期
摘要:
漢語動物雌性稱謂中隱含有原始漢藏語的信息。漢語表動物雌性義的“草”與藏緬語的“草”具有同源關係,而藏緬語不少語言中的“草”與“矮小”義同源,漢語表雌性義的“草”也同樣來源於“矮小”義的隱喻。表動物雌性義的“?”,一般認爲是“牸”的訛字,本文認爲“?”與“牸”爲同義詞;“?”與“母”“豝”具有同源關係,其構詞理據與“牸”相似,都來源於“孕育”義的轉喻,有“雌性”義;其構形方式也和“牸”具有平行性,由聲符“孛”添加義符“牛”而形成。“草”與“?”正好揭示了漢語動物雌性稱謂在原始漢藏語中的不同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