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网站首页 > 成果展台 > 标志性成果 > 论文 > 2007年 > 正文

论中国古代的习字蒙书——以敦煌写本《上大夫》等蒙书为中心

发布时间 : 2020-10-30 15:56    点击量 :

刘长东 《社会科学研究》,2007年02期

摘要:习字蒙书是古代童蒙教育的重要教材。先秦至六朝,字书因书体演变较快而频繁出现,唐代后,基本书体的稳定使新字书的出现减少。近代流行的《上大人》蒙书始见于敦煌写本《上大夫》,且见引于晚唐文献,可知其起源于唐。其内容在宋元又小有改、补。宋明人解其文字为言儒门之事,附于其后而并行的《上士游山水》《王子去求仙》诗,则言道门之事;蒙书的思想是儒道结合的。而且,为勉励学童,蒙书中还有“立行方回也,文才比仲壬”的励志性诗句。明清人对此蒙书的文字之意多不能解,但此蒙书又从唐到清末,一直盛行于民间;它在意义失落的情况下而能流行久远广泛,正体现其作为小传统的“长时段史”或“无意识史”的事物,有变化极慢的特点。

关键词:敦煌写本《上大夫》;习字蒙书;民间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