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网站首页 > 成果展台 > 标志性成果 > 论文 > 2011年 > 正文

“六根互用”与宋代文人的生活、审美及文学表现——兼论其对“通感”的影响

发布时间 : 2020-10-30 14:25    点击量 :

周裕锴 《中国社会科学》,2011年第6期

摘要:大乘佛教诸经尤其是《楞严经》中“六根互用”的观念,在北宋中叶以后士大夫习禅的背景下,逐渐向日常生活和审美活动方面渗透。以苏轼、黄庭坚、惠洪等人为代表,从个人修道体验出发,追求六根通透、一心湛然无染的境界。由此带来三个变化:一是有意混同眼、耳、鼻、舌、身等感官之间的界限,尤其是主张眼听、耳观、目诵,从而形成听觉艺术(诗)与视觉艺术(画)相通的全新意识。二是将六根所接触的现象世界升华为心灵境界,将吟诗、作画、焚香、品茶、赏花、尝食诸多活动当作参禅悟道的途径或方式,从而出现诗禅、画禅、香禅、茶禅等宗教精神渗入世俗生活的现象。三是文学创作和理论中的“通感”书写,因“六根互用”的启示而由生理学、心理学层面的自发经验转向哲学、宗教学层面的自觉意识。这三个变化与宋代士大夫的“居士化”分不开。

关键词:六根互用;通感;诗画;香禅;茶禅

undefin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