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网站首页 > 成果展台 > 标志性成果 > 论文 > 2022年 > 正文

礼乐精神与女子教育 —— “《关雎》之义”辨证

发布时间 : 2024-06-06 10:50    点击量 :

孙尚勇《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2年第2期

摘要:

《关雎》最初是用于女子教育的作品。《关雎》的叙述者是女子教育的主持者后妃,她教给年轻女子采摘荇菜和准备祭祀等劳动技能,让她们学会相互协作和配合,同时使用琴瑟钟鼓之乐教育年轻女子达成性情之平和,养成内在心性气质和外在容貌举止的淑善。马王堆汉墓出土帛书 《五行》 以及 “上博简”《孔子诗论》都只是用诗,与 《关雎》 之义没有直接关联。《史记》 “周道缺,诗人本之衽席,《关雎》 作” 和 “周室衰而 《关雎》作”两条材料,习惯视作 《关雎》讽刺说和诗篇晚出的关键证据,但历来对这两则材料的理解存在断章取义之弊,属于严重误读。《关雎》 是周人制礼作乐最早的重要作品之一,表征了周文化的礼乐精神和对女子教育的高度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