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裕锴 《中华文化论坛》,2017年第3期摘要:苏轼与佛禅结缘有四方面的原因:时代、地域、家族、个人遭际。苏轼阅读的佛书最常见的有《金刚经》《维摩经》《楞严经》《圆觉经》《华严经》《六祖坛经》等十余部,从中得到不少智慧的启迪。佛教对于苏轼来说,并非一种虔诚的宗教信仰,而是不同于传统儒学的新思想资源。佛...
点击量:
【2020-11-01】
周裕锴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7年第6期摘要:苏轼对杜甫的理解与解释,可视为两位伟大诗人之间的对话。苏轼如何回应杜甫遗留下来的会话材料,既透视着杜诗作用于苏轼思想、行动的痕迹,同时也塑造着杜甫的形象和杜诗的品格。苏轼眼中的杜甫,与时论保有一定距离,不论推崇、调侃或微议,其主要从自身的...
点击量:
【2020-10-27】
周裕锴 《文学遗产》,2017年第6期摘要:近年来学术疆域划分越来越细,同治古代文学的学者也形成了不同的圈子,彼此的学术成果和学术观点很少得到借鉴、交流、碰撞。甚至唐宋文学这样两个关系甚为密切的领域,相互之间也很少沟通。学术越来越圈子化、小众化、精致化、技术化,这当然是很好的事,前辈学者的大判断在我们...
点击量:
【2020-10-27】
周裕锴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7年01期摘要:家族普遍的短寿引起韩愈的生存恐惧,由此而特别关切自身,其诗中出现大量身体词汇,显示出对身体器官组织的特殊嗜好。最著名的是关于牙齿的书写,其《落齿》诗标志着唐元和时期某种身体书写的转向。韩诗爱写极端的气候体验、丑怪的动物、令人焦灼烦躁的声色气...
点击量:
【2020-10-27】
郑阿财 《敦煌研究》,2017年第6期摘要:段文杰先生有关佛教石窟壁画研究,结合传世典籍图文互证的研究观念与方法,对我在敦煌文献的研究多所启发。敦煌文献与文物的发现,开阔了研究视野,而出土文献、文物与图像,结合传世文献典籍的综合考察,开创了近代学术研究的新局面。敦煌研究中图文互证研究法的开展便是重要的...
点击量:
【2020-10-27】
郑阿财 《敦煌学辑刊》,2017年第1期摘要:本文从敦煌壁画说法图、经变图及绢画、纸本等经变画结合敦煌文献中附图的写本及刻本经卷,分别从形式、内容进行分析,对同一文本内容的图绘进行解读与析论,并对照壁画与经卷佛画的榜题,以宏观的视角展开功能与形式发展演变之探讨。冀望能提供考察中国佛经绘图渊源流别及其影...
点击量:
【2020-10-27】
郑阿财《敦煌研究》,2017年第1期摘要:高僧因缘记、因缘传,主要记叙有关高僧的神异事迹,凸显高僧个人的宗教实践与历程,供作信众学习修行的借鉴,结合佛教、历史与文学是其特色。高僧因缘记的故事性、传奇性、神异性是佛教弘传中极受欢迎的宣扬手法。本文根据敦煌写本P.2680、P.3570、P.3727等三件《隋净影寺沙门惠远...
点击量:
【2020-10-27】
尹富 《社会科学战线》,2017年第7期摘要:由于在幽冥世界具有强大的救济能力,地藏菩萨在中国得到了较为普遍的崇奉,其诞日庆典亦颇隆重而富有特色,所以成为诗歌书写的对象。目前搜集到的30余首诗歌均出于文人士夫之手,虽数量不多,却体格多样,较全面地反映了该节日习俗的各个方面。不仅如此,诗歌中对节日习俗宗教...
点击量:
【2020-10-27】
杨刚、陈宪良  《文学遗产》,2017年第2期摘要:2016年10月28日—30日,由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四川大学中国俗文化研究所举办的“东亚文献与文学中的佛教世界国际学术研讨会”在成都召开。大会共征集到论文62篇。来自美国、比利时、日本、韩国、印度以及中国台湾、香港等国家和地区的六十余位佛教文学、文献学...
点击量:
【2020-10-27】
谭杰丹 《内蒙古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7年01期摘要:宋代盛行诗歌笺注,号称“千家注杜”“百家注苏”。别具意味的现象是,宋代的诗注家有许多蜀人,尤其是著名的诗注家,如赵次公、师尹、赵夔、任渊、史容、史季温、李壁等,皆为蜀地人士。这一现象的发生并非偶然,而是蜀人好慕文学的历史传统与宋代蜀地政治...
点击量:
【2020-10-27】
首页上页123下页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