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大学中国俗文化研究所
成果简报
2015年第2期 2015年 12月 30日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敦煌变文全集”取得重要进展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敦煌变文全集”子课题负责人张涌泉教授在《文学遗产》2015年第5期发表论文《新见敦煌变文写本叙录》,标志着“敦煌变文全集”阶段性成果取得重大突破。该文通过对新刊布敦煌写本的全面普查,对新发现的变文写本进行系统全面地甄别和叙录,使新发现变文写本的完缺情况及其价值得以彰显。其中包括《孟姜女变文》、《舜子变》、《孔子项讬相问书》、《太子成道经》、《须大拏太子本生因缘》、《破魔变》、《维摩诘经讲经文》、《大目乾连冥间救母变文》、《故圆鉴大师二十四孝押座文》、《佛说阿弥陀经押座文》、《张良变文》、北大D225号变文、Дx.50、Дx.949+Дx.951+Дx.1583号讲经文,等等,总数达七十余号。既有对原有篇目卷号的增补,又有新发现的变文,还有疑似变文写本,具有重大的学术价值。
子课题负责人何剑平教授在《甘肃社会科学》2015年第6期发表《论<维摩诘经>在中国中古庶民阶层中的信仰特质》一文,重点考察《维摩诘经》在中国中古庶民信仰中的演进特质。《维摩诘经》在传播过程中形成了士大夫、普通民众两个文化世界。士大夫视界中的维摩诘信仰重视玄理,而普通民众的维摩诘信仰具有崇拜神力、重视经卷之书写和供养、倡导通俗讲唱和注疏、与疑伪经互动交融以及社会组织层面的维摩邑社等五方面特质,呈现出信仰的通俗化倾向。《维摩诘经》在传播过程中产生的这种信仰差别,主要是缘于其教理本身内涵的丰富性,以及因其化他利物、随物根缘的目的显示出的随众生不同而施教的特性。同时,由于接受者的文化程度、信仰需求等差异,不可避免地造成了信仰特征上的分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