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网站首页 > 研究所动态 > 成果简报 > 正文

2011成果简报2

发布时间 : 2011-12-31 14:36    点击量 :

四川大学中国俗文化研究所

 

成果简报

 

2011年第2期                           20111231

 

 

 

 

  

 

论文类成果…………………………(1

著作类成果…………………………(4

项目成果简介………………………(5


 

 

丁淑梅:

1《唐代禁断泼寒胡戏的戏剧学考察》,《民族艺术研究》2011年第1期,人大复印资料《舞台艺术》2011年4期全文转载。

2.《〈中国戏曲传播接受史〉书评》,《东方文化》2011年第6期,香港大学、史丹福大学联合出版。

3.《明代前期地方性正俗禁戏史料编年辑释》,《中华戏曲》2011第7期,第11期。

4.《川剧展演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活态传承》,《新华文摘》2011年第3期篇目辑览。

5.《明代禁毁演剧活动与戏曲搬演形态分层》,《求是学刊》2011年第4期。

 

何剑平:

1.《“唐人说话”略说》,《古典文学知识》,2011年第6期。

 

蒋宗福:

1.《李实〈蜀语〉坛神》,《中国地域文化研究》(韩国祥明大学),2011年9月。

2.《名物续考》,《汉语史研究集刊》14辑,巴蜀书社2011年4月。

 

雷汉卿:

1.《试论禅宗语言比较研究的价值》,《语言科学》2011年第5期。

2.《试论禅籍方俗词的甄别》,《古汉语研究》2011年第3期。

3.《禅籍俗成语浅论》,《语文研究》2011年第6期。

4.《禅语脞说》,《汉语史研究集刊》第14辑,巴蜀书社2011年。

5.《研究型大学本科生人文境界培养的构想及其措施》,《大学文化之思》,四川大学出版社2011年。

 

李祥林:

1.《民俗学与中国戏曲研究》,《东南大学学报》2011年第2期。

2.《戏剧研究的人类学视角》,中央戏剧学院学报《戏剧》2011年第1期。

3.《从徐棻剧作看“第二性”世界的多面呈现》,《当代戏剧》2011年第3期。

4.《亮相在民间美术中的戏曲身影》,《戏曲艺术》2011年第2期。

5.《闲话男旦》,《巴蜀艺文录》,大众文艺出版社20116月。

6.《大禹崇拜在川西北羌族地区》,载《文化遗产研究》第1辑,巴蜀书社20116月。

7.《作为民间文化遗产的羌族神话、传说及故事》,《文史杂志》2011年第6期。

 

李瑄:

1.《手提无孔鎚,击破珊瑚网——禅学思维与袁宏道的诗学策略》,《中山大学学报》(哲社版),2011年第5期。

2.《无孔鎚——袁宏道的应世策略》,《中国诗歌研究》第8辑,201111月。

 

刘亚丁:

1.Шелоховедение в Китае中国的肖洛霍夫学Вёшенский вестник维约申斯克学报2011年第10期。

2.《困难重重的生存——试从“皮恩”和“保利诺”分析普通人的生存处境》(合著),《甘肃社会科学》2011年第5期。

3.《俄罗斯文学中的百变普京》,《世界新闻报》2011624日。

4. “回归哲人之邦”——近30年俄罗斯作家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利用与想像》,《中国地域文化研究》2011年第10期,韩国祥明大学韩中文化信息研究所。

5.在邪恶旁边还有良善——陀思妥耶夫斯基的“残酷结构” 》,《文艺报》2011年11月21日。

 

吕肖奂:

1.《宋代宫廷习俗圈特征初探》,《广州大学学报》20114期。

2.《宋诗中的高丽人物与高丽文化》,《焦作大学学报》20112.

 

伍晓蔓:

1.《从居富到处穷:北宋尚富诗学浅论》,周裕锴编《第六届宋代文学国际研讨会论文集》,20115月。

2.《支遁逍遥义新解》,《新国学》第九卷,20116月。

 

徐新建:

1.The Chinese Identity in Question: “Descendants of the Dragon”and“The Wolf Totem”(《当代中国的身份认同》)Revue de literature compare .p.93-105.(法国《比较文学评论》杂志,巴黎,20113月号

2.《多民族文学的视野和目标》,《民族文学研究》2011年第3期。

3.《以开放的眼光看世界:人类学的新视野》,《思想战线》2011年第2期。

4.《“文学疆界”与“六道轮回”:关于文学虚拟与神圣启迪的论述》,《文艺理论研究》,2011年第3期。

5.《读经和守道》,《贵阳文史》2011年3期。

6.《节日体现的文化选择》,《三峡论坛》,2011年第5期.

7.《帝国轮替中的认同演变》,《淮北师范大学学报2011年第4期

8.《熊神崇拜与先民信仰》,《重庆文理学院学报》,2011年第5期.

9.《身份问题:写作的人类性与人类的写作性》,《重庆文理学院学报》,2011年第2期。

 

俞理明:

1.《“王冕死了父亲”句的历史考察》(合著,1/2),中国语文2011年1期

2.《〈太平经中的“平”和“行” 》,青海民族大学学报2011年2期

3. 四川方言称谓中的“二”,中国地域文化研究9辑,[韩国]祥明大学韩中文化信息研究所

4.《东汉佛教文献词汇新质中的外来成分》(合著,1/2,江苏大学学报2011年3期

5. “佛陀”及其异译看佛教用语的社团差异,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11年4期

6.《东汉佛道文献词汇新质的概貌》(合著,2/2),汉语史研究集刊十四辑,巴蜀书社2011年。

 

张勇:

1.《唐五代傳入日本的禪宗文物文獻——以“入唐八家”求法目錄為考查中心》,《中國典籍與文化論叢》第十三輯,南京:鳳凰出版社2011年12月

2.《試論文人神靈化的起源》,《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2011年3期

 

周裕锴:

1.《栓索·傀儡·锁骨——关于一个独特词汇的宗教寓意的考察》,《宗教学研究》2011年第3期。

2.《“六根互用”与宋代文人的生活、审美及文学表现——兼论其对“通感”的影响》,《中国社会科学》2011年第6期。

3.《〈滄浪詩話〉隱喻體系および詩學的旨趣についての新論》,《橄欖》第18卷,日本宋代詩文研究会会誌,2011年3月。

 

 

 

 

 

●《侗歌民俗研究

作者:徐新建

出版:(北京)民族出版社

时间:2011年10月

字数:28万字

 

地处西南的云贵川,是中国少数民族分布最为集中的地区,属于壮侗、苗瑶等语族的成员长期没有自己的文字,因而保存了极富特色的无字文化,其中以歌舞、祭祀和服装、建筑等为代表,记录并承继着世代沿袭的族群传统。进入20世纪后半期以来,随着现代化进程的深入推进,无字文化的传统也面临着难以维系的生存危机。

本书以侗歌为研究对象,通过对黔东南小黄三村及广西高安等侗族村寨的实地考察,从人类学角度进行分析研究,作出了个案和理论相结合的评述和阐述。

 

 

 

基地重大项目“禅籍俗语言研究”最终成果简介:

一、《禅宗典籍谚语研究》,“绪论”概述了禅籍谚语研究现状及趋势、禅籍谚语研究的内容方法及对象;第一章“谚语研究概况”,阐述了对谚语性质的研究、谚语思想内容特性的研究及归属问题、谚语范围之研究;第二章“禅籍谚语的结构类型与特点”;第三章“禅籍谚语语用、语义研究”,着重研究了禅籍谚语的使用场合、语境中谚语的使用形式、谚语意义的研究等问题;第四章“禅籍谚语的来源及演变”,包括沿用前谚、禅籍新谚、禅籍谚语的演变等内容;第五章“禅籍谚语的作用及特色研究”;最后为结语及附录部分。

二、《禅籍俗语词研究》,“绪论”包括禅宗文献概述、禅籍俗语词研究概观、俗语词及其范围、禅籍语词研究的意义、研究方法等;第一章“禅宗俗语词中的方言词”,涉及粤方言词、吴方言词、闽方言词、西北方言词、冀鲁方言词、西南方言词等;第二章“禅籍俗语词的结构”,包括附加法构词、重叠法构词、语音学构词、修辞转化构词等;第三章“禅籍俗语词中的新词新义”;第四章“禅宗俗语词的成因”,讨论了禅宗行业语大众化、大众词语禅化;第五章“禅宗俗语词与汉语词汇史研究”,包括常用词、禅籍俗语同义词研究;第六章“禅籍俗语词考释”。

三、《中国禅宗修辞学》,上编“禅宗语言观”,第一章“佛教基本教义及语言政策的演进”,包括佛教基本教义、佛教语言政策的演进;第二章“禅宗的语言观”。中编“禅宗语体类说”,第一章“如实语:世俗语言”、第二章“教法语:佛教通用语”、第三章“丛林语:禅宗独创语”、第四章“悖理语:宗门开悟语之一”、第五章“副语言文字:宗门开悟语之二”。下编“禅宗语体的修辞特色”,包括第一章“如实语的修辞特色——以敦煌写本《六祖坛经》为例”、第二章“教法语的修辞特色”、第三章“丛林语的修辞特色”、第四章“悖理语的修辞特色”、第五章“副语言文字的修辞特色”。附编“禅籍语文杂考”,包括“试论印度佛教的说法方式”、“敦煌写本《坛经》语辞三题”、“敦煌写本《六祖坛经》校读拾零”、“唐五代禅宗文献中的避讳”等多个专题。

四、《禅籍口语语法研究》,第一章“《祖堂集》和汉语方位词研究概述”;第二章“《祖堂集》方位词的语义描写”,包括自由类前加类及后置类单音方位词、派生方位词、复合方位词的语义描写;第三章“《祖堂集》方位词的句法描写”,涉及单音方位词、派生方位词、复合方位词的句法描写;第四章“《祖堂集》方位词的历时考察”,包括《左传》《祖堂集》《红楼梦》方位词使用情况考察、方位词“前”、“里”“内”“中”、“旁”“边”、“上下”“东西”使用情况比较,方位短语“目前”语义变化原因初探等;第五章“禅籍口语语法专题研究”,包括《五灯会元》的处置式研究、《古尊宿语录》量词句法功能的语法等级;第六章“禅籍语料的释读与校订”,包括禅籍语料话语分析、禅籍语料的释读、禅籍语料校订举隅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