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网站首页 > 研究所动态 > 成果简报 > 正文

四川大学中国俗文化研究所成果简报(2002年第1期)

发布时间 : 2003-04-10 05:20    点击量 :

四川大学中国俗文化研究所
成果简报

2002年第1
(总第3期)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

四川大学中国俗文化研究所主办


专著出版(2000年7月—2001年12月):

《汉文佛经中的音乐史料》

王小盾编著《汉文佛经中的音乐史料》,与何剑平合作,2002年1月由巴蜀书社出版。本书从《大正新修大藏经》、《中华大藏经》等佛教典籍中辑出有关音乐、美术、文学的资料共七十万字,经校勘后分列为"音乐神话"、"音声中的哲学"、"早期佛教与俗乐"、"佛教音乐传入中土"、"中土佛教唱诵音乐"、"中土佛教歌舞杂戏"、"日本僧侣所记录的音乐"等十四章。另用五万字篇幅,对佛教音乐的发生发展过程以及佛教经书的源流作了系统论述。其意义在于:用资料长编的形式,展现了佛教艺术从印度到中国再到日本这一成长和迁移的历史,同时建构了佛教艺术的理论体系。 《著名中年语言学家自选集·项楚卷》

《著名中年语言学家自选集·项楚卷》,安徽教育出版社2002年4月出版。本书是安徽教育出版社《著名中年语言学家自选集》之一种,收录了项楚先生《敦煌变文字义析疑》、《变文字义零拾》、《〈王梵志诗校辑〉匡补》、《王梵志诗释词》、《〈敦煌歌辞总编〉佛教歌辞匡补举例》、《苏轼诗中的行业语》、《〈五灯会元〉点校献疑三百例》和《寒山诗籀读札记》八篇论文。

《敦煌维摩诘文学研究》

何剑平专著《敦煌维摩诘文学研究》20万字,台湾佛光出版社2002年5月出版。《维摩诘经》是佛教进入华夏之后传译最盛、影响最为深广的经典之一。本书所论述?quot;敦煌维摩诘文学"则是这种影响的直接的、具有典型意义的个案。作者将维摩诘为题材的敦煌文学作品作为主要研究对象,使用文献与考古相印证、文学与绘画相汇通的方法,在魏晋至唐代这一广阔的社会和文化背景上,讨论了维摩信仰在不同社会阶层、不同地域和不同表述形式之间的传播与演变,以求反映中国文学发展的一个富有意义的方面。

 

论文发表(2001年7月—2001年12月):

刘黎明


1、《汉代的血族复仇与〈春秋〉决狱》,《西南民族学院学报》2002年第3期
徐新建
1、《批评的界限:语文分野中的文化选择--关于汉语批评的相关思考》,《思想战线》,昆明,2002年第2期
2、《风雨程阳桥》,《旅游天地》,上海,2002年第2期

踪训国

1、《汉赋研究史略》,《社会科学辑刊》2002年第1期
2、《刘向父子的汉赋研究》,《文献》2002年第1期
3、《蔡邕与鸿都门学的汉赋观》,《贵州社会科学》2002年第1期
4、《试论王充的汉赋观》,《社会科学研究》2002年第2期

张泽洪

1、《瑶族社会中道教文化的传播与衍变--以广西十万大山瑶族度戒为例》,《民族研究》2002年第1期
2、《纳西族和彝族的超度亡灵仪礼》(译文),《宗教学研究》2002年第1期
3、《道教斋醮仪式的文化意义》,《中国文化研究》2002年第2期
4、《贝叶经的传播及其文化意义--贝叶文化与南方丝绸之路》,《贵州民族研究》2002年第2期

蒋宗福

1、《敦煌文献词语札记》,《古汉语研究》2002年第1期

汤君

1、《敦煌写本S6537卷考议》,《文献》2002年第2期
2、《敦煌燕乐歌舞考略》,《文艺研究》2002年第3期

刘长东

1、《论宋代寺院合法性的取得程序》,《普门学报》第9期,2002年5月。
2、《宋代僧尼隶属机构的变迁及其意义》,《宗教学研究》2002年第2期。

张勇

1、《赵州和尚、赵州语录和赵州禅风》,《中华禅学》创刊号,中华书局2002年5月
2、《唐五代禅宗修习的典籍--以敦煌写本〈六祖坛经〉为中心》,《普门学报》第10期,2002年6月
3、《敦煌写本〈六祖坛经〉的题名》,《宗教学研究》2002年第2期
4、《敦煌写本〈六祖坛经〉中的修辞》,《绥化师专学报》2002年第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