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1月8日下午,南京大学教授巩本栋先生应邀在四川大学进行了“诗词唱和与文学演进”主题讲座。讲座在江安校区文科楼一区418会议室举行。四川大学中国俗文化研究所丁淑梅教授主持。
主讲人介绍:巩本栋,南京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兼任南京大学人文社科高级研究院研究员、《中国诗学》主编等。曾任韩国延世大学、香港珠海学院、台湾东华大学等校客座教授、安徽师范大学特聘教授等,主要学术著作有《唱和诗词研究》《思想与文学》《辛弃疾评传》《宋集传播考论》《宋代文献编纂与文化变革》等。
本次讲座,巩本栋教授针对诗词唱和对文学演进的影响这一主题,从唱和诗词的历程、性质和特点入手,以唐宋诸诗人唱和诗词实例为证,揭示出诗词唱和对如白居易、韩愈、苏轼等诗人作品的形成与最终文本形态的影响,有力地破除了传统观念对唱和诗词的错误偏见,揭示出诗词唱和这样一种文学交往形式对诗人技艺、诗作风格及作品最终形态的巨大影响。
一、诗词唱和的历程、性质与特点
巩本栋教授首先梳理了唱和诗词的发展。巩教授指出,中国古代,诗乐是不分的,例如《诗经·郑风·萚兮》里边的“萚兮萚兮,风其吹女”就是音乐上的歌唱。文学上的唱和诗词的歌唱,就是源于音乐的,因此唱和诗词的传统也是源远流长。随着文学的发展、文学的自觉,尤其是魏晋南北朝以后,文学不断深化、演进,诗词不断地繁荣发展。唱和的诗词也随着整个的中国古典诗歌的发展繁荣而发展繁荣,二者的发展是同步的。到了唐宋,唱和诗词就涌现出了一批艺术水平较高的作品,例如高适的《燕歌行》和刘禹锡的《金陵五题》,唱和更成为一种文学发生的方式,成为文人士大夫交往中一种普遍的文学现象。到了元明清三代,唱歌诗词数量有增无减,显示出诗词唱和的繁荣发展。
其后,巩本栋教授讨论了诗词唱和的性质。在《诗大序》“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观念的影响下,唱和诗词常被误解为应酬之作而非诗人因自身的情感涌动而进行的自发创作,并常常因此招致批评。巩教授指出,这种偏见其实是一种误读。唱和诗词固然有应酬的成分,但其更为根本的性质是同题共作,而同题共作其实可以产生一种竞争意识,极大地激发唱和双方诗词创作的激情,促进诗词创作。
巩教授强调,同题共作的特点在于题材、主题和体裁相同,能促使创作者在特定条件下发挥创意,产出风格相似而富有竞争性的作品。
二、唱和与诗歌创作艺术的提高——以白居易《琵琶行》为例
贞元元和之际,白居易创作了《秦中吟》,其中有一首诗叫《五弦》,诗中写到:“大声粗若散,飒飒风和雨。小声细欲絶,切切鬼神语。”以风雨喻琴音,已有后来《琵琶记》的一些雏形。元和四年,元稹在看了李绅的《新乐府二十首》后,和作了其中的十二首,其中有一首叫《五弦弹》:“风入春松正凌乱,莺含晓舌怜娇妙。呜呜暗溜咽冰泉,杀杀霜刀涩寒鞘。”诗中用了很多的音乐的形象来形容五弦弹的音乐效果。其后,白居易又写了《新乐府五十首》,其中一首叫《五弦弹》:“第五弦声最掩抑,陇水冻咽流不得。五弦并奏君试听,凄凄切切复铮铮……曲终声尽欲半日,四座相对愁无言。”正是有了《秦中吟》、《新乐府》中的《五弦弹》和元稹的同题之作的铺垫和准备,才有了后来白居易那首千百年来脍炙人口的《琵琶行》中对长安倡女夜弹琵琶的绝妙摹写。
三、唱和与诗歌风格的变化——以韩愈诗歌为例
巩本栋教授指出,通观韩愈诗集,其中大部分风格奇崛的诗歌是与他人唱和的结果。尤其与孟郊的唱和鲜明地显示出诗歌风格的相互影响和形成过程,展现了韩愈在诗词唱和中如何受到启发,进而影响其诗歌创作的风格。韩愈、孟郊和李翱三人唱和有《远游联句》一诗:“别肠车轮转,一日一万周(郊)。离思春冰泮,澜漫不可収(愈)。驰光忽以廹,飞辔谁能留(郊)。取之讵灼灼,此去信悠悠(翱)……貉謡众猥欵,巴语相咿㗀。黙誓去外俗,嘉愿还中州。江生行既乐,躬辇自相勠。饮醇趣明代,味腥谢荒陬(郊)。驰深鼓利檝,趋险惊蜚輶。系石沉靳尚,开弓射鵰吺。路暗执屏翳,波惊戮阳侯。(愈)。”可以看出,由于唱和诗联句的特点,韩愈不得不受到诗风奇诡的孟郊的影响而越发写得奇绝险僻。
四、唱和诗词举隅
除唐人外,巩本栋教授还举王安石、苏轼和黄庭坚三人的诗歌唱和为例对竞争关系刺激文人创作的现象进一步加以说明。熙宁元年,王安石有《题西太一宫壁二首》:“柳叶鸣蜩緑暗,荷花落日红酣。三十六陂春水,白头想见江南。”“三十年前此地,父兄持我东西。今日重来白首,欲寻陈迹都迷。”后苏轼有和诗《西太一见王荆公旧诗偶次其韵二首》:“秋早川原净丽,雨馀风日清酣。从此归耕剑外,何人送我池南?”“但有尊中若下,何须墓上征西。闻道乌衣巷口,而今烟草萋迷。”二人之后,黄庭坚也有和诗四首,分别是《次韵王荆公题西太一宫壁二首》:“风急啼乌未了,雨来战蚁方酣。真是真非安在,人间北看成南。”“晚风池莲香度,晓日宫槐影西。白下长干梦到,青门紫曲尘迷。”以及后作的《有怀半山老人再次韵二首》:“短世风惊雨过,成功梦迷酒酣。草《玄》不妨准《易》,论诗终近《周南》。”“啜羹不如放麑,乐羊终愧巴西。欲问老翁归处,帝乡无路云迷。”王安石之作写于入相变法之前,却无踌躇满志之气反有思乡之情,苏轼的和诗与王作同发一种迷离情思而又有旷达之气,黄庭坚的和诗则显示出他对王安石思想学说的高度评价。因此,唱和诗词蕴含着相当丰富的思想内涵,值得学界更深入的研究。
五、交流与讨论
在讲座结束后的互动环节,丁淑梅老师分享了她的心得体会。丁老师认为,巩本栋教授对诗词唱和的讲解开阔了学术研究的思路,提供了文学演进的一个新诠释角度,不仅着眼于文本,而且从文本延伸至对创作主体的研究,升华到对文学生产过程的探讨。同时强调,巩本栋教授对文本的细读、文史勾连的功夫以及研究从细处做起的学术态度都是值得当今的研究者学习的。
现场师生也积极提问,巩本栋教授一一详细作答,问答内容涉及“诗词唱和与‘影响的焦虑’”“诗词创作入门的方法”等多个方面。巩本栋教授出口成章的风度和谨严治学的态度使在场师生深受启发,他对唱和诗词各方面的梳理为同学们提供了精彩的学术示范。讲座在热烈的掌声中结束。
文:熊骏阳(中国古代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