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网站首页 > 合作交流 > 讲座信息 > 正文

【中华经典与俗文化讲座系列】方一新:中古译经词语考释二则

发布时间 : 2024-11-08 20:34    点击量 :

2024年10月25日,浙江大学方一新教授应本所邀请,做题为“中古译经词语考释二则”的主题讲座。讲座在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526会议室举办。四川大学中国俗文化研究所俞理明教授主持本场讲座。

方一新教授考释的第一个词为“天地成败”。西晋竺法护译《普曜经》卷六:“一世十世、百千亿无数世事,至于天地成败、空荒之时,还复成时。”“天地成败”斯00088号敦煌写本《普曜经》卷五作“天地坏败”。“成败”是上古词语,由反义语素构成。“坏败”是汉代以来的新词,形容败坏、溃败,属同义连用成词。中古译经中“成败”“坏败”都很常见,姚秦佛陀耶共竺佛念等译《四分律》卷三一:“劫成劫败、无数劫成无数劫败、无数劫成败。”中的“成败”指佛教宇宙观念中“成住坏空”的意思,表示宇宙人物的形成、衰败的不同阶段。西晋竺法护译《生经》卷二:“佛告阿难:‘生者在世,安可久存?有诸思想缘起之法,必当归尽,坏败永没,法当崩坏,法应当坏。欲使不尔,终不可得。’”前面说“坏败永没”,后面接着说“法当崩坏”“法应当坏”,可见“坏败”是“坏”“败”连用而成。

但到“天地成败”就产生了区别。“天地成败”在竺法护的几部译经中使用比较广泛,但“天地坏败”比较少。不光是佛经,中土文献也是如此。值得注意的是,译经有“成劫败劫”和“成败劫”的说法,表示轮转的“成住坏空”也有“成住坏”“成住坏转”“成住坏空”“空成住坏”等表述,同样未见“坏败”。是否能说“天地坏败”是错的?实际上与《普曜经》相近的《修行本起经》《瑞应本起经》就常有“天地崩坏”一类的表述,《普曜经》“天地成败”的重点实际落在“败”上,与“败坏”意义相同。由此可见写经的后世改动可能性较小,往往有更高的词汇研究和校勘价值,将其与传世 本比勘可以发现价值。
方一新教授考释的第二个词为“评谆”。东汉安世高译《阴持入经》卷上:“彼嗔恚非法本为何等?为在人,为在 𧗪 ,恚相恚,不忍不识,因缘嗔嗔恚,发评谆,念不可,说不可,所念说不好令意却,是为恚非法本。”又作“平谆”,词义不明。大正藏参校版本作“讦谛”,也不易理解。《阴持入经注》:“评谆,评弹嗔恚之忿,缴凶气泄出,为谤讪矣。”东汉安世高译《普法义经》中有“平诃”,金藏作“许谆”,碛砂藏作“平谆”,思溪藏、普宁藏等皆作“评谆”。其中“平诃”之“诃”应误,“许谆”则含义不明,都不可信。“评谆”当是,表恶意中伤、诬谤义。卢鹭认为“谆”可能是“憝”的假借,其说是。旧题吴支谦译《佛说菩萨本业经》中的“评论”有讥讽、毁谤义,该词在宋资福藏、元普宁藏等中即作“平谆”。表相似意义的词语还有“评薄”。
方一新教授接下来介绍了佛经中的四字套语、习惯表述,如《普曜经》中“变化现法”,宋资福藏、敦煌作“得变化法”,元明本作“得变化现法”。“得变化法”可以分析为“得/变化/(之)法”,变化是佛教的术语,指无中生有。《普曜经》“坐能及天”宋资福藏、元普宁藏、敦煌本等均作“立能及天”,实应作“立”,“立能及天”是魏晋译家常用语。《普曜经》“百千亿”应作“百千万亿”,见敦煌本《普曜经》。数据库中出现的“百千亿”前后都有一个单音节补足,不单独用,因此敦煌四字一顿比较符合上下文。《普曜经》中“所作能作”敦煌本作“可作能作”。相似的意思在《长阿含经》中作“行所行已足”,到《修行本起经》以后变成“可作能作”。“所作能作”唐前仅一例,后代才稍多,应为沿用,因此“可作能作”比较符合早期译经的特点。
讲座交流环节,方一新教授回答了考证译经文献怎么查找异文资料的问题。他认为需要多接触原典文献,如果做中古时代翻译研究,那么佛经文献需要常用,参考刻本的校勘记、佛经音义等,并利用好cbeta电子数据库。方一新教授的讲座征引广泛、见解深入,为在场的老师同学带来了一场学术盛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