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网站首页 > 合作交流 > 讲座信息 > 正文

【中华经典与俗文化讲座系列】何宗美:知识·制度·思想——明代文学研究路径之扩展

发布时间 : 2024-06-14 09:54    点击量 :

2024年5月30日上午,西南大学教授何宗美先生应邀在四川大学进行了“知识.制度•思想——明代文学研究路径之拓展”主题讲座。讲座在江安校区文科楼一区311会议室举行。四川大学中国俗文化研究所饶龙隼教授、李瑄教授与谈。

主讲人简介

何宗美,西南大学二级教授,教育部重要人才计划学者,博士生导师, 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中国明代文学学会副会长,重庆市中国语言文学学术带头人。主要从事明代文学、四库学等研究,著有《明末清初文人结社研究》、《公安派结社考论》、《明末清初文人结社研究续编》、《文人结社与明代文学的演进》、《明代文人结社与文学流派研究》、《〈四库全书总目)的官学约束与学术缺失》等学术专著,多次获教育部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两次入选《国家哲学社会科学成果文库》。


饶龙準教授


李瑄教授


本次讲座采取何宗美教授主讲,饶龙隼教授、李瑄教授对话与谈的方式展开,从知识体系、文学制度和文学思想三个层面拓展并推进明代文学研究路径,为往后的相关命题研究提供学理引导。

一、知识结构体系与明代文学研究

“文学研究需要从一些基本路径来进行,并建立自身的逻辑性。知识结构体系研究、微视角研究和还原研究,分别基于明代文学的发生学原理、构件原理与接受原理来研究明代文学,三个研究路径之间具有内在逻辑性,将文学生成过程、生成以后的文学及其接受贯通起来加以理解与阐释,由此建构整体的、真切的明代文学认识,并以明代文学研究理论的探索推进明代文学研究之发展。” 何宗美教授从文学发生学的一般原理和明代文学专题两个方面阐述了知识结构体系的研究路径:

(一)文学发生学的一般原理

目录学的经、史、子、集四部分类,同时也是中国古代的知识分类。由四大板块构成的知识结构体系,即是中国古代国家与民族的知识共同体,也是每一个具体历史时期的时代知识共同体(“大四部”),还是士人群体或作家的知识共同体(“小四部”)。时代与作家的知识结构体系,因经、史、子、集构成的不同表现出时代差异与作家差异。同时,在知识—思想—文学的三个层次中,知识不仅是产生思想的要素,同时知识还直接成为文学的内涵。由此便产生了不同的文学类型,包括作家类型、作品类型和文论类型。

(二)明代文学专题

明代文学的“明代性”与明代的知识结构体系密切相关。经、史、子、集四大知识板块中,明代是经、史衰而子、集兴的时代,尤其是子学盛行使明代思想产生了极大的丰富性、个性化和突破力,同时经、史、集的子化现象也异常突出,成为特色。子部与子学之兴以及思想子化,促进了明代文学的演变,同时也塑造了明代文学的内在精神、外在状貌和文论形态。明代文学流派之争有其深刻的知识结构背景,同时知识结构体系的差异、优劣决定了流派的兴衰命运。

二、影响明代文学研究的制度视域及实验

何宗美教授主讲结束以后,饶龙隼教授就制度研究问题进行与谈。

饶教授首先反思了现今文学研究中以西方理论来解读中国古代文学存在的弊端,并指出中国古代文论存在文与质、雅与俗、言与意等稳定的关系范畴,他们的来源很有可能就是制度。随后,饶教授以文柄旁落和科举制度两个个案研究为例,进入到制度与明代文学研究的具体讲解中。

就文柄旁落来看,文柄指文学的话语权,是政治制度对文学的干预以及文学对政治制度的策应。用制度考察文学会发现文学非常强大,具有自身的规定性,不可能消亡。文柄旁落并非话语权消失,而是话语权以另外一种方式来呈现。

就科举制度与文学的关系来看,饶教授认为:“中国古代文学制度包含外、中、内三层位,外层制度是指间接作用于文学的社会建置,中层制度是指直接作用于文学的制度设施,内层制度是指恒常稳定的文学自身规定性”。明代前中期科举是外层文学制度,它跟文学的关系比较疏远,两者之间构成间接的关联;但是在明代中后期,科举跟文学的关系发生了变化,它逐渐变成中层文学制度,两者之间构成直接的关联。从制度层面考察科举与文学的关系,可以发掘明代文学研究的特殊性。

三、晚明佛教复兴与文学思想研究中的易代话题

李瑄教授首先就两位教授有关知识与制度的讲解展开对话。

针对知识结构话题,李教授认为明代文人的身份结构与明代的出版文化关系也很密切,袁宏道是较早意识到出版对文学传播的力量的人,他不断出版自己的文集,语言泼辣、尖锐、有趣,拉足了眼球,所以才在晚明包括后世的文学史书写上产生重要的影响。

针对制度研究话题,李教授指出,通常理解的制度与文学的关系大多是一种影响式的关系,但是饶教授的文学制度论将这种单向的关系打破,构建出一种更细致的“内—中—外”三层位结构,更加鲜活生动。

随后,李瑄教授就晚明佛教文学思想研究话题论述了她的研究心得。她指出,明代佛教文献存世量极其丰富,且在晚明佛教复兴的情况下,出现了大量的文化僧,对于文人佛教修养与文学关系的研究常常以观念比拟的形式进行,这种处理方法存在很大问题,应深入到具体文献中深入考察,探索更行之有效的处理方式。

讲座后半段,三位教授还就意象理论的玄学渊源、晚明佛教的复杂性、公安派文学思想产生根源之地方性等话题展开了深入对话。

讲座交流环节,三位教授对同学们的问题一一耐心解答。三位教授的讲座与对话深入浅出,既具有高度的理论性与自觉的学理探索精神,又在丰富的研究个例中展开具体论述,给在场师生很大启发。何宗美教授指出,古代文学研究既要有攻坚克难的能力,也要提升自己的话语能力,注重研究话题的延展性。这既是对在场同学的深切期望,也是对中国古代文学研究的美好展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