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网站首页 > 合作交流 > 讲座信息 > 正文

【中华经典与俗文化系列讲座】张小艳:敦煌文献字词考释方法示例

发布时间 : 2023-09-19 18:59    点击量 :

2023613日,复旦大学出土文献与古文字研究中心张小艳教授应本所邀请,作题为“敦煌文献字词考释方法示例”的主题讲座。讲座在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526会议室举办,周俊勋教授主持。


主讲人简介:张小艳,复旦大学出土文献与古文字研究中心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敦煌学与汉语言文字学的研究。发表论文70余篇,出版专著2部:《敦煌书仪语言研究》(商务印书馆2007年版)、《敦煌社会经济文献词语论考》(上海人民出版社2013年版);参与主编《敦煌文献语言大词典》(四川辞书出版社2022年版)。博士论文2006年入选“全国百篇优秀博士学位论文”,专著获评上海市第十二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

讲座现场

在本场讲座中,张小艳教授借鉴前贤的经验之谈,结合自己的研究心得,详细介绍了审辨字形、考察音韵、比勘异文、排比归纳、参考故训、参证方俗、图像佐证、探求语源等八种考释方法,并通过列举敦煌文献中具体的字词实例,讲述了如何在研究中合理地运用这些方法。

张小艳教授首先结合敦煌文献实物图像,从数量、时代、地域、内容、性质和特点等六个方面介绍了敦煌文献的基本情况。张教授进一步归纳了敦煌文献字词的特点,其一是“隶楷行草,众体共现”,敦煌文献中的字词也因其书写形式的多样性而增加了字词释读的困难。其二是“俗体借字,触目皆是”,敦煌文献中除却部分书写较为规范的经典类抄本以外,其他绝大多数写本多用俗字、音借字,从而导致其不易辨识和理解。

张小艳教授指出,敦煌文献属中古近代汉语研究的范畴,其中词语多属字面普通而义难寻绎的俗语词。她依次介绍了郭在贻、蒋绍愚、张涌泉三位学者关于敦煌字词考释方法的观点,认为这些观点对我们推求敦煌文献词语的含义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接下来,她运用审辨字形、考察音韵、比勘异文、排比归纳、参考故训、参证方俗、图像佐证、探求语源等八种考释方法,逐一举例讲述如何在研究中合理运用这些方法来考释疑难字词。

一是“审辨字形”,即藉助文字外“形”来考知其音、义。张小艳教授通过“ ”“”“徹”“錤”“戈一/戈”“酬”等字的字形分析,详细考辩了其含义。二是“考察音韵”。以“飛微”“恩 ”“留賤”“脩妻”等字为例,分别分析了连绵词、押韵和通假等涉及音韵方面的考辩。三是“比勘异文”。以日本杏雨书屋藏《孔子项托相问书》中“初來往下也”之“往”字为例,指出“往”当系“佳”之形近误书,而“佳”又为“家”的同音借字。四是“排比归纳”。这是考释字词的一个重要方法,即通过收集出现某一词语的大量例句,细心阅读分析,进而归纳出这个词语的意义。她以“捍勞忍苦”一词为例,结合众多敦煌文献词例以及传世佛典之例证,认为“捍劳”当释为“忍受劳苦”之意。五是“参考故训”。此方法当充分利用《玉篇》《一切经音义》《广韵》《集韵》《龙龛手镜》等古代字书、韵书和音义书,以及唐代至清代的注疏、笔记和有关著作,从中找出词语训释的依据,又以“櫃檻”一词为例作了分析。六是“参证方俗”。以前辈学者考释词语经验为例,指出了参证方言对于历史上的词语考释的重要性,并以张文冠老师《敦煌杂字疑难字词笺释》中考证“稍穀”“稍粟”为例,结合丰富的方俗材料作了讲解。七是“图像佐证”。以琵琶实物和唐人妆容图像分别作为考释“汗撥”和“鏤掌紅犀”二词的佐证材料,讲述了如何结合图像来考释字词。八是“探求语源”。所谓“语源”包含两层意思:一是追溯词语的源头;二是探求词义的由来。张教授进一步指出应当注重探求词义的“理据”,对理据的探求既能加深对词语的理解,也有助于研究词语的历史演变。在电子资料检索极为便捷的今天,追溯词语的源头已非难事,难的是词义理据的考求。张教授以“屯項”“囤項”和“校”之语源考察为例,作了细致翔实的讲解。

在讲座的最后,张小艳教授总结道,在敦煌文献字词的考释中,往往并非只用一种方法,而是应当适时地根据具体对象综合运用多种方法,如审辨字形、考察音韵、参考故训、图像佐证等。

交流环节


在交流环节,张小艳教授与现场的老师、同学们就敦煌写卷《维摩碎金》中“薄罗为帐,轻 染衣”之句意、“ ”字字义的发展演变及其方言参证,以及“家下”作为“家中,家里”之意的成词年代等问题进行了热烈的交流探讨。讲座的结尾,周俊勋教授总结了这次讲座带给师生听众的两点启示。第一是做字词考释的学问,需要有耐心和恒心,要有张教授讲座中所提到的“捍劳忍苦”的精神,踏实地做学问。第二是在考释字词时,要方法与实践并举,既要注重训诂知识的积累,更要在字词考释的实践中对这些方法加以运用。

现场老师合照


在现场聆听讲座的同学也表达了感想和收获:

非常有幸能够参加张小艳老师的“敦煌文献字词考释方法示例”讲座。张老师在讲座上从敦煌文献的数量、内容、分布、特征等方面展开,并由浅入深地对敦煌文献中各疑难字词进行考释,在实例中阐发所使用的考释方法。包括但不限于使用音近相证、韵尾求证、字形相似、参证方俗、探求语源等方法,并配合诸多范例为我们展示出了一幅敦煌文献字词的瑰丽画卷。(邓义超,2022级硕士生)

张小艳教授的讲座从“敦煌文献简介、敦煌文献字词的特点和敦煌文献词语考释之方法”三个部分展开。我的感受主要有三点,首先就内容而言,通过张老师的讲解,我对敦煌文献的时代、数量、来源、内容等方面有了更加系统、全面的认识。其次是研究方法,张老师结合具体的文献用例,向我们演示了在实践中如何运用“审辨字形、考察音韵、比勘异文、排比归纳、参考故训、参证方俗、图像佐证、探求语源”等八种考释方法。这些方法不仅适用于敦煌文献字词考释,同样也适用于碑刻、小说、方言等其他文献的字词考释,应该学习并将这些方法融会贯通。最后是研究视野,张老师在具体考证过程中广泛征引了农书、医书等域内外其他材料,这启发我们要开阔视野,广泛涉猎各类文献,积累丰富的研究材料。(焦玉奁,2022级博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