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网站首页 > 合作交流 > 讲座信息 > 正文

【中华经典与俗文化系列讲座】程章灿:石刻文献研究的新材料与新视野

发布时间 : 2023-07-05 22:00    点击量 :

2023年4月18日9:30,南京大学程章灿教授应邀以“石刻文献研究的新材料与新视野” 为题开展了主题讲座。讲座由四川大学普慧教授主持,在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418会议室顺利举办。

讲座进行中

程章灿教授首先就“何谓石刻文献”进行相关介绍。石刻文献的既可以按照杨殿珣的 《石刻题跋索引》分为七种类型,也可以根据叶昌炽的《语石》分为四十三种,除此之外还有诸多分类法。程章灿教授强调,石刻不等于石刻文献,石刻文献包括石本、拓本和书本三类。石刻文献同时具有出土文献与传世文献、写本与刻本、物质性与文本性的性质与特点。

其次,程章灿教授强调新材料既包括出土新材料又包括传世新材料,即使是旧材料也可以对其做新阐释,并以邵建和墓志与明代刻工世家昆山唐氏的三篇墓志为例进行介绍。 石刻文献的一大特点是具有很强的行生力,行生性石刻文献包括观款、考史小论文、抒发情感的诗文和读碑校勘记等。又以《曹全碑》与《后汉书》的纪日冲突以及常见于墓志的 “越某年”为例,揭示了行生性石刻文献的重要价值,即使是旧文本也需要对其进行细读从而发掘出新意。程章灿教授认为,以上资源从某种程度上说是学术史资源,从另一种角度看,也是石刻文献资源。此类资源对于(文、史)史料研究、史学研究意义重大,而目前石刻文献中的行生文献还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

此后,围绕“何谓新视野”,程章灿教授认为石刻研究要立足史料研究、史学研究和文化研究三个研究层次。从史料学研究来说,应从目录、版本、校勘、藏弄四个方面进行石刻文献整理,并重视田野调查;从史学研究来说,应具有书籍史视角,石刻是书籍史的一部分,石经研究即是石刻书籍史研究;从文化学角度来说,可以从物质文化、图像文化和民俗文化的视角进行研究。

最后,程章灿教授总结道,石刻是一种融合性媒介,具有跨媒介的特征;石刻也是一种融合性文献,具有跨文本的特征;石刻研究是一个跨学科的研究领域,因此需要具有跨学科视角,从而有助于新文科建设。

讲座进行中

在互动环节,程章灿教授回答了同学们的提问。程教授就如何判断石刻材料出自某个刻工家族或者集团之手的问题回答道,刻工的家族化在唐朝以前己经出现,一般来说,要判断某一刻工是否属于某一刻工家族或集团需要看石刻上有无其姓名资料,但是要找到此类资料并不容易。唐朝以前的刻工很少在石刻上留下姓名,中唐、宋代以后刻工留名的现象逐渐增多,尤其是有名的刻工。更详细的论述可以参看程章灿讲授的《石刻刻工研究》。其次,程章灿教授就朱熹与洪适的关系问题回答道,历史具有复杂性,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也具有复杂性。一般来说,理学家反对玩物丧志,而石刻即为物。但实际上朱熹对石刻是很感兴趣的,并很好地发挥了石刻的文化功能。第一,朱熹收藏与阅读石刻具有家学渊源;第二,朱熹写了很多金石文字,受前代的影响颇深,尤其是韩愈碑志的影响;第三,朱熹发明了石刻的文化新用途,利用石刻宣传理学思想,使石刻成为其文化宣传、思想传播的重要媒介。

提问环节

在讲座的结尾,普慧教授总结道,程章灿教授为我们带来了一个非常好的新领域的话题,该话题在历史上研究的人很多,但是后来的学术研究在材料方面几乎局限于纸本材料,对石刻的利用较少。程章灿教授介绍的不仅是新材料的问题,也是一种学术方法论和学术视野的问题,并将其与新文科建设相结合。程章灿教授不仅注重材料,也注重在材料的基础上进行阐释、发挥和创造。

在现场聆听讲座的同学也谈了谈各自的感想和收获:

本次讲座中,程老师结合自己多年的治学经验,为我们介绍了石刻文献的基本分类、 媒介类型、性质及特点等。他还以具体的研究案例,向我们展示了关于石刻文献的多种研究方法、前沿资讯等。讲座整体精彩纷呈,幽默风趣,我从中获益良多。通过本次讲座, 我不仅学习到了大量关于石刻文献的知识,填补了知识空白;更意识到了在自己的研究中要多关注、结合石刻材料,从史料、史学、文化研究多向度展开,拓展自己的研究方向, 提升自己的研究能力。(张青,2018级博士生)

南京大学程章灿教授为我们带来了《石刻文献研究的新材料与新视野》的讲座。讲座从何谓石刻文献、何谓新材料、何谓新视野三个方面展开,线索清晰、条理分明,既有知识的谱及,也有方法的引导,让人对石刻文献研究有了全新的认识。尤其是在谈到行生性石刻文献带来的新视野上,程教授以古人对墓志中“越”字意义所做的探究为例,启示我们不仅要带着怀疑的眼光去发现问题,也要用刨根究底的态度去解决问题,更要学会“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吸收前人的研究成果,利用好前人的研究成果。(陈铃玉,2022级硕士生)

程老师的学问精深且开阔,程老师不仅在文献研究上有极深的造诣,还谙熟英语学界的汉学。程老师自言除了读书之外没有什么别的兴趣,读书期间心无旁骛,真可谓以学术为志业者。仲慕之余,更觉惭愧。程老师的讲座颇具启发意义:石刻与石刻文献之辩证, 石刻文献之行生性等等,都令人印象深刻。程老师说很多旧材料都能够读出新问题,只要我们足够好奇。我辈后学自当勉励,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不能至,心向往之。(刘鸿泽,2022级硕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