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网站首页 > 合作交流 > 讲座信息 > 正文

讲座概要之来国龙:清华简《四告》中的祭祀仪节

发布时间 : 2022-05-07 14:52    点击量 :

2021年12月14日20:00,美国佛罗里达大学艺术史系来国龙教授应邀为四川大学中国俗文化研究所师生作了题为“清华简《四告》中的祭祀仪节”的学术讲座。讲座在四川大学江安校区文科楼一区311会议室及腾讯会议线上平台同时举行,由四川大学中国俗文化研究所所长普慧(张弘)教授主持。我所雷汉卿教授、孙尚勇教授共同参与本次讲座的与谈。来自本校和北京师范大学、南京大学、武汉大学、西北师范大学等多所高校的五百余名师生通过网络共同参与了此次讲座。


主讲人简介



来国龙教授,浙江萧山(现属杭州市)人,吉林大学法学院国际法系学士,北京大学考古系商周考古古文字学硕士,毕业后任职于中国历史博物馆(现国家博物馆)。1995年赴美留学,就读于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UCLA)艺术史系,2002年获博士学位。现任佛罗里达大学艺术史系长聘副教授(tenuredassociate professor, 2013-至今),系主任(2013-2014)、研究生项目主任(DGS,Directorof GraduateStudy.2021-),主要研究领域为古文字与商周考古,早期中国艺术史、出土简帛与上古音、文化遗产保护和中国文物收藏史等。著有Excavatingthe Afterlife: The Archaeology of Early ChineseReligion(幽冥之旅:楚地宗教的考古学研究,2015,获美国考古学会(SAA)2016年最佳学术著作提名奖)。组织研会议并合编辑会议论文集Collectors,Collections,and Collecting Arts of China: Histories andChallenges(《西方中国艺术收藏的历史与挑战》,2014),《高明先生九秩华诞庆寿论文集》(2016),Unmaskingldeology in Imperial and ColonialArchaeology(《揭开帝国与殖民考古的意识形态面纱》2018),《新语文学与早期中国研究》(2018)和《中国早期数术、艺术与文化交流:李零先生七秩华诞庆寿论文集》(2021)等。


讲座概览


近来整理出的《清华大学藏战国竹简(拾)》中篇目《四告》包含了四篇告辞,分别是周公旦、鲁公伯禽、周穆王满、召伯虎祝祷告事的记录。其中的开头是描写祭祀仪节的一段話,如下(整理者的释文):


拜手稽首,者鲁天尹咎繇配享兹(馨)香(逸)(俯)血明(盟),有之二元父羊、父豕……

曾孫召虎拜手稽首,帝命北方尸配享兹(馨)香,(醓)索血明(盟),有之二丁父犬。


本次讲座就此段话讨论其中的五个词组。(从左往右依次讲述)



线下讲座实况



一、者鲁

整理者认为“者鲁”是“双音节语气词”,也见于《厚父》。《厚父》的整理者引李学勤,认为相当于《尚书》中的叹词“都”,是表示欢喜的叹词。但是,李先生的结论只是根据传统注疏,并没有对该词在上下文中的意义进行分析。钱宗武对今文《尚书》叹词“都”进行细致的分析,结论是“并没有表示任何特定的感情,仅仅表示一般的感叹”(《今文尚书语法研究》,337页)继李学勤之后,大多数学者都认为“者鲁”是叹词。但是到底是哪个叹词?到底应该怎么读,有不同意见。来国龙教授认为应舍弃“叹词”这个解释,《四告》及《厚父》中的“者鲁”应该是一个用来赞颂领袖或神灵的形容词,翻译成现代汉語,就是我们耳熟能详的“伟大的”。


“者鲁”在《四告》中出现5次,《厚父》1次(如上所示)。我们通过分析该词在原文语境中的具体意义以及与其他词组的前后关系,可以得出以下两点基本结论:1.“者鲁”都是直接出现在所告的对象之前;2.在告之前,都有“拜手稽首”的礼仪动作。


“者鲁”的词义从词源学上来看,“者”和“鲁”都有“大”的意思。“者”有“大”的意思(殷寄明《汉语同源词大典》777页),比如,从“者”声的“都”是指先君宗庙所在的大邑;《广雅·释诂一》“都,大也”;《说文》觰,“从角者声。一曰下大者也”;奢,《说文》“张也。从大,者声”,也有“大”的意思。“鲁”也有“大”的意思。《庄子·庚桑楚》中的“鲁鸡”,指的是“大鸡”;“橹”,《说文》说“大盾也”,这个词也可以写作“樐”;“鲁”的这个读音也可以写作“卤”、“旅”等字;《尚书·召诰》也以“拜手稽首,旅王若公”开篇。旧注都说“旅,陈也”。但顾颉刚、刘起釪改训“嘉”,是赞美王、公;“鲁”引申为“嘉”的意思。如《书序·嘉禾篇》“旅天子之命”,《史记·周本纪》作“鲁天子之命”,《史记·鲁周公世家》作“嘉天子之命”。所以鲁、旅,都有“嘉”的意思。但“鲁”“旅”主要还是“大”的意思,“嘉”意思也是由“大”引申出来的。金文嘏词中常见的“鲁休”、“鲁休令”、“鲁令”也应该这样理解。可与“者鲁大神”直接类比的是西周金文《史墙盘》中有“宖(宏)魯昭王”(“伟大的昭王”)。所以“宏鲁”和“者鲁”都是由两个“大”义的词组成的双音复合词,就是后来常用来赞美领袖或神灵等的形容词:“伟大的”(“伟大”一词也是同样结构,大概隋唐时出现)。这种三字连言并非连缀,而是起强调作用。


二、(薰/焄)香

整理者疑为“馨香”,根据是“‘云’是文部匣母字,‘馨’耕部晓纽字,两字声母同是喉音,文、耕两部关系也很密切”。但是王磊和滕胜霖指出,其实云、馨“两字的韵部相隔较远”(武大简帛网,2020年11月23日)。

第一个字可能以“香”为形符、“云”为声符。从上下文的语境推断,我认为这个字的可能读“薰/熏”或“焄”。从传统古音上分析:云(匣纽文部)和薰(晓纽文部)、焄(君:见纽文部);新构拟的上古音相当接近。接下来看例证:

《左传·僖公四年》:“一薰一莸,十年尚犹有臭”:不但可以指香草,也可以指香气。《礼记·祭义》:“焄蒿悽愴,此百物之精也,神之著也。”郑玄注:“焄謂香臭也。”刘钧杰《同源字典补》:“薰是香草,是香气;焄是香气臭气等各种气味;荤是带气味的菜。……薰焄荤同源。”都是指有刺激性的气味、很强的气味。在《四告》中“薰”或“焄”指香气的程度,意思是非常香的“黍稷之香”。但是,这个考释有个大前提,即我们假设了未识字与已识字之间在语音上没有发生大的变化。


三、逸扰

整理者认为前字读“逸”,后字“疑为‘俯’之异构”。已经有学者指出,“俯”字的说法证据不足,不能成立。黄德宽指出前字“逸”就是传世文献中“肆解”的“肆”;后字从㥑(忧)省心,添加声符“攸”,读为“扰”,指祭牲。他认为“肆扰”就是“肆解牲体以祭”。后一字释“扰”当然没有问题;黄德宽已经正确指出“扰”是指驯服、驯养的动物,即家禽家畜。但“肆”不能跟“扰”搭配。因為“扰”的意思活的家禽家畜,不是已经宰杀的“牲体”。也就是说,前一字不能读为“肆解牲体”的“肆”,因为“肆”的宾语应该是已经宰杀的牲体。“肆”是古代祭祀用牲的一个重要仪节:郑玄云“治肉曰肆”。黄以周:“礼家说,腥祭用豚解,爓祭用体解。”(862页)“体解”的过程就是“肆”的过程。因此,我觉得“扰”(活的家禽家畜)不可能是“肆”的宾语;“肆”不可能与“扰”搭配。

我们还可以从《四告》文本中得到应证。第一诰下一句提到的祭品是“二元父羊、父豕”。“元”是指身体完备的牷牲(“全”,程浩说)。牷,指“未经宰割而完整的牺牲”(詹鄞鑫《神灵与祭祀》,228页)。与之对比的是其他几诰中提到的“一丁脯白豚”、“二丁父(脯)犬”的“丁”,指的是一种肉块、肉丁为祭品。只有在第一诰中用了“逸扰”这个词组。

来国龙教授认为“逸扰”就是指未杀之前“安闲舒适、活蹦乱跳的家禽家畜”。《說文》:“逸,失也。从辵、兔。兔谩訑善逃也”。“逸”的本义是指敏捷的兔子逃逸、逃跑,引申为闲逸、逸乐,古代文献描写牺牲都是“牲牷肥腯”,“享祀丰絜”。都是最肥美的牲畜。《诗经·小雅·楚茨》的“济济跄跄、絜尔牛羊”,《毛传》:“济济跄跄,言有容也”,虽然一般说诗者认为是形容助祭者“庄严恭敬貌”(高亨《诗经今注》,323页),但其实这也可以是形容“牛羊”,即待祭的牺牲安闲舒适、从容不迫。因此,我觉得用“逸”(安闲逸乐)来形容作为牺牲的家禽家畜,是很恰当的。这同样也可以和西方的祭祀相比较。

西方祭祀中的牲畜


四、(醓)馨

整理者无说。黄德宽认为是“醓菹”。醓字,原字形从示、从鬯(鬯省)、冘声。后字安大汉字中心的王磊已经正确指出是“馨”字(简帛网,2020年11月22日),我觉得很有说服力。因此黄先生的解释就要重新考虑。我认为“馨”指祭祀用的香酒之香,“香”和“馨”的语音关系属于a~e元音音变。(许思莱,《ABC词源字典》,532页)又从词源学的方法来看,醓孔颖达解释为:“盖用肉为醢,特有多汁,故以醓为名。”这里的关键意义是“多汁”的多。沉:“沉思”(思得很深的樣子)、沉香(是很香的香料,虽然有一种说法是木沉入水底者,叫“沉香”;所以综合起來,醓/沈/沉馨,就是非常香的酒香。


线上讲座实况


五、血明(衁)

整理者认为这里“血明”即见于睡虎地秦简《日书·甲种》中的“血明”,并读“明”为“盟”。从上下文来看,《四告》和《日书·甲种》中的“血明”虽然字形一致,但是应该是代表不同的词,很可能没有任何关系。黄德宽已经正确解释,他认为这里的“明”应该读为“衁”,是“血祭”的意思。前面的一个“血”也可以作为形容词用,即血淋淋的,用来形容血祭。血祭,指杀牲取血以降神。《周礼·春官·大宗伯》:“以血祭祭社稷、五祀、五岳。”郑玄注:“阴祀自血起,贵气臭也。”贾公彦疏:“先荐血以歆神。”《礼记·郊特牲》:“血祭,盛气也。”不但血祭是为了降神,所有前面的薰/焄香、逸扰、(醓/沈/沉)馨,都是利用全方位的感官刺激来来营造一种特殊的仪礼气氛,以达到降神的目的。



与谈环节


与谈人雷汉卿教授谈到:《清华简》无论是对于文字学或是其他涉古专业都是一部值得一读的文献。来老师的讲座从词源学、现代音韵学以及人类学的礼仪角度对《清华简》进行了探索,提出了与整理者不同的意见,极大地开阔了听者的视野。从字词的角度讨论上古的礼仪,以字解经,在准确解释的同时也使结论令人信服。


雷汉卿教授



孙尚勇教授



与谈人孙尚勇教授谈到:来老师通过五组文字的考释介绍清华简《四告》的内容,讲座图文结合赏心悦目。来教授的讲座不仅启发我们学习礼是研究先秦文学不可或缺的重要方法论,也启发我们可以开拓视野,从民俗学人类学等等角度来理解先秦文学。正如柯马丁先生强调要超越本土主义,人类文化有共性,相互比较能从中看出一些更真切的东西。


讲座的最后,主持人普慧教授总结道:清华简《四告》对研究中国古代传统的祭祀活动启发颇多。来教授提到的一些语词用法现象在中亚贵霜帝国的碑刻铭文和中国古代传统文献里也有体现。研究过程中不仅要注意证据的充分性,也要注意逻辑的有效性,还要打开视野,用人类学民俗学宗教学的视角去思考与观照。这种思维方法非常有启发意义。

(撰稿人:何宇驰、靳普惠、薄王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