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多民族文化凝聚与国家认同协同创新中心简报
(2020年5月·总第233期)
“2020:云端锦江·中国俗文化”系列讲座(二)
4月29日18:40,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基地四川大学中国俗文化研究所与中国多民族文化凝聚与国家认同协同创新中心等,联合举办了“2020:云端锦江·中国俗文化”系列讲座第二讲。讲座以视频连线方式举行。北京大学世界社会研究中心主任、北京大学博雅特聘教授高丙中应邀作了演讲,题目是“关于民俗协商的民俗学”。四川大学中国俗文化研究所教授、中国多民族文化凝聚与国家认同协同创新中心秘书长徐新建主持讲座。四川大学等国内多所院校的300余名师生在线参与,并与高丙中教授进行了讨论。
线上讲座截屏
高丙中教授从当今中国社会新生的文化现象出发,剖析“民俗协商”的概念内涵。他通过分析节日、丧葬、婚礼等方面的民俗案例,阐释民俗协商的相关理念、理论和问题。高教授认为民俗协商行动,意味着曾经有过某种工作坊(workshop)的形式或机制前置发生。民俗协商的现代价值套件,包括个人的自主性、主权在人,民俗协商是个人的自愿性、尊严、自由在社会中发育到一定程度的产物。
徐新建教授在总结中强调高教授的讲座区分了传统民俗和现代民俗的区分及其民俗研究的类别,认为高教授对现代民俗三阶段——移风易俗、民俗复兴、民俗协商具有前沿创新意义,分别对应了民俗学的三种可能性,即文本民俗学、生活民俗学和协商民俗学。
在交流互动环节,参与者们纷纷通过网络提问。高教授就“民族协商的主体”、“民俗协商概念所属的学科范畴”等内容与大家展开了深入交流。
(袁明月供稿)
中国多文化凝聚与国家认同协同创新中心秘书处
2020 年 5 月 16 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