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多民族文化凝聚与国家认同协同创新中心简报
(2019年12月·总第226期)
“技术伦理与后人类幻想”跨学科微课程顺利举行
2019年11月25日至29日,由中国多民族文化凝聚与国家认同协同创新中心参与协办的“技术伦理与后人类幻想”微课程工作坊在电子科技大学顺利举行。
本次微课程由中心特聘专家、德国图宾根大学哲学博士、北京大学高等人文研究院世界宗教与普世伦理中心杨煦生主任和中心秘书长徐新建教授联合主讲。来自四川大学、电子科技大学、西南民族大学、四川音乐学院、西南交通大学、西南财经大学等院校的师生参与学习和讨论。
本次微课程工作坊持续五天,围绕“‘文学’如何演变:文学人类学前沿” “世界伦理引论”“后人类挑战与文学幻想”“中国语境中的技术伦理问题”和“技术伦理与后人类幻想”五个话题展开。通过主讲人引论式讲座与学生小组发言相结合的方式,师生们对“文学”“伦理”“技术”及“后人类”等对象领域和理论要义进行梳理,共同探讨技术爆炸时代,人类如何在文化幻想与伦理精神的引领下更好地面对未来、选择技术、安放身心等问题。
微课程总结阶段,中心特聘专家、北京大学社会人类学系教授蔡华做了总结评论。他从社会科学研究视角出发,提出对“后人类”定义、对“未来”研究可能性及对人文学研究方法的质疑,引发热烈讨论。杨煦生教授认为幻想与想象是与未来密切相关的人类精神能力,人类通过文学设计未来,伦理学则引导人们在设计未来的过程中做出更好的选择。徐新建教授强调微课程的意义在于“词语反思”、“概念重建”及“学科践行”,倡导参与者从多学科角度聚焦后人类问题,为今后应对“近未来”困惑与“远未来”焦虑提供精神基石和思考路径。
(赵靓供稿)
中国多民族文化凝聚与国家认同协同创新中心秘书处
2019 年 12 月 7 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