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多民族文化凝聚与国家认同协同创新中心简报
(2019年5月·总第208期)
四川大学与重庆文理学院协同举办“博物馆与文化遗产研习营”
2019 年 5 月 17 日至 18 日,为期两天的四川大学—重庆文理学院“博物馆与文化遗产研习营”圆满举办。研习营由中国多民族文化凝聚与国家认同协同创新中心、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四川大学中国俗文化研究所与重庆文理学院协同主办。
5月 17 日上午,四川大学—重庆文理学院“博物馆与文化遗产研习营”在四川大学文科楼二楼阶梯会议室举行开营仪式。中心副秘书长、文学与新闻学院文学人类学教研室主任李菲副教授、重庆文理学院文化遗产学院副院长李景国、中心办公室主任邱硕副研究员、重庆文理学院黄禹老师、罗秋雨博士、张锦芳博士及意大利佩鲁贾访问学者艾莲共同出席。重庆文理学院文化遗产学院的本科生、四川大学文学人类学、少数民族语言文学专业的硕士生、博士生也参加了开营仪式。
接下来的两天时间,相关学者为研习营师生做了四场主题报告。邱硕副研究员和艾莲分别讲授的是《宽窄巷子:城市空间变迁与新表述空间》和《The Hemp Museum of Sant’Anatolia(Umbria,Italy):An Exmple of Italian Ecomuseum》;梁昭副教授和徐新建教授分别带来主题为《声音、文字和景观:博物馆和节庆中的少数民族文化》和《公园里的博物馆》的学术讲座。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硕士生张婉霏和斯马徽晗分别作了有关成都娘娘庙和台湾博物馆的主题发言。
营员在观看了《博物馆之夜:金面王国》《我在故宫修文物》《大英博物馆修复唐代敦煌巨幅刺绣过程》三个纪录片之后进行研讨,聚焦如何从博物馆视角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在研习营组织下,师生们还参访了四川大学博物馆、四川省博物馆、望江公园,在实地感受地方文化的同时,深入思考博物馆叙事。
本次研习营活动增强了相关院校和机构间的教学协同,进一步提高了师生们对多民族文化遗产的专业认知。
(朱姝亭 张婉霏供稿)
中国多民族文化凝聚与国家认同协同创新中心秘书处
2019 年 5 月 19 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