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多民族文化凝聚与国家认同协同创新中心简报
(2018年7月·总第193期)
中心专家参与“中国多民族口头传统的文化意义”学术对话
2018 年 6 月 9 日下午,中国多民族文化凝聚与国家认同协同创新中心特聘专家、上海交通大学致远讲席教授叶舒宪与美国著名汉学家、俄亥俄州立大学东亚系系主任、教授马克•本德尔(Mark Bender)围绕“中国多民族口头传统的文化意义”的主题,展开了一场精彩的学术对话。论坛在北京师范大学京师大厦第六会议室举行,由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杨利慧教授主持,中国社科院文学所民间文学研究室主任安德明研究员和北师大文学院副教授康丽作为对话嘉宾参与了讨论。
叶舒宪教授的演讲题目是“大传统与大历史——从‘人类学转向’看多民族口头传统的文化意义”。他从文学人类学的视角,再次强调活态文学、多元族群互动的文学、口传文学,还解释了“大历史”观以及“文化文本”等学术概念。本德尔教授的演讲题目为“中国多民族文化口头传统的文化意义”,他结合自己近 40 年来在中国西南少数民族中从事调查、研究和翻译工作的经历,指出中国口头传统的文化意义,强调“全文本”(master text)和“丰满全文本”(enriched master text)对于口头传统的重要性。
两位主讲人分别就对方的主旨演讲提问并做出回应,都坚定地认为理解多民族的口头传统对于认识整体的中国文化具有重要意义,现场嘉宾和师生也积极参与了讨论。
中国多民族文化凝聚与国家认同协同创新中心秘书处
2018 年 7 月 23 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