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网站首页 > 科研队伍 > 研究人员 > 正文

徐新建

发布时间 : 2020-10-16 16:47    点击量 :

一、个人简历

1.个人情况、职务

姓名:徐新建

性别:男

籍贯:贵州

出生年月:1955年11月

职称/学衔:教授

学历:博士研究生

学位:博士

现任职单位: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四川大学中国俗文化研究所

2.教育、进修、访学经历、国际交流与合作

1979-09至1983-07,贵州大学中文系,文学学士

1992-09至1993-07,南京大学-霍普金斯大学“中美文化研究中心”,硕士资格班结业

1999-09至2002-09,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文学博士

2002-09至2003-02,哈佛大学,访问学者

2009-01至2009-07,剑桥大学,高级访问学者

3.主要研究方向




文学人类学、比较文学、少数民族文学、多民族文学与文化


二、科研成果

1.项目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项目《中国多民族文学的共同发展研究》(主持,11&ZD104);

教育部人文社科基地重大项目《西南多民族生死观与民俗考察研究》(主持,17JJD730002)

教育部人文社科基地重大项目《藏彝走廊民俗文化遗产研究》(主持,07JJD840190);

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多民族国家的文学和文化》(主持,11FZW017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侗族大歌的人类学意义》(主持,98BZW026)。

2.著作

《民歌与国学》,成都:巴蜀书社,2006年。

《多民族国家的文学与文化》,北京:人民出版社,2015年。

《醉与醒:中国酒文化研究》(修订本),西安:陕西师大出版社,2019年。

《西南研究论》,昆明:云南教育出版社,1992年。

《横断走廊:高原山地的生态与族群》,昆明:云南教育出版社,2008年。

《全球语境与地方认同》,成都:巴蜀书社,2008年。

《山寨之间:西南行走录》,南宁:广西人民出版社,2004年。

《生死之间》,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1998年。

《苗疆考察记》,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7年。

《罗吏实录:黔中布依族村寨个案研究》,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1997年。

《从文化到文学》,贵阳:贵州教育出版社,1992年。

3.论文

1) 《文学词变:现代中国的新文学创建》,《新华文摘》,2020年第1期。

2) 《面对现实 融汇中西》,《文学评论》,1999年第1期;《人大报刊复印资料·文艺理论》1999年第4期转载。

3) 《寻找“文本”》,《文艺研究》,1997年第1期。

4) 《自我民族志:整体人类学的路径反思》,《民族研究》,2018年第5期;《人大报刊复印资料·社会学》全文转载,2019年第1期;《中国社会科学文摘》2019年第3期转载。

5) The Chinese Identity in Question: “Descendants of the Dragon”and“The Wolf Totem”,in Revue de literature compare.p.93-105.(法国《比较文学评论》杂志,巴黎,2011年3月号), A&HCI来源期刊,ISBN:978-2-252-03809-3;ISSN 0035-1466。

6) On Historical View of Multiethnic LiteratureJournal of Cambridge Studies,Association of Cambridge Studies,No.2, 2009.(《剑桥研究学刊》2009年第2期,p.15-23),国际刊号:ISSN:1747-5384(print);ISSN:1747-5392(on-line)

7) 《多元美学:构建审美实践的范畴整体》,《民族艺术》,2019年第1期。

8) 《文学词变:现代中国的新文学创建》,《文艺理论研究》,2019年第3期;《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摘登。

9) 《本土范畴:多元审美的话语意义》(合著),《民族艺术》,2019年第1期;《人大报刊复印资料·美学》2019年第3期全文转载。

10) “数能革命”的新挑战》,《跨文化对话》,2019年,总第41辑。

11) “缪斯”与“东朗”:文学后面的文学》,《文艺理论研究》,2018年第1期。

12) 《格萨尔:文学生活的世代相承》,《民族艺术》,2017年第6期。

13) 《熔炉里的太阳花——美国国立美洲印第安人博物馆的特质与象征》,《民族艺术》,2016年第3期。

14) 《黄土文明与地方发展——文化遗产保护的介休范例》,《民族艺术》,2015年第5期。

15) “香格里拉”再生产——一个“希望世界”现世化》,《民族艺术》,2015年第1期。

16) 《以开放的眼光看世界——人类学需要的大视野》,《思想战线》,2011年第2期。

17) 《表述与被表述——多民族文学的视野与目标》,《民族文学研究》,2011年第2。

18) 《牧耕交映:从文明的视野看夷夏》,《思想战线》,2010年第2期。

19) “墨尔多”之歌:多样化的文本和实践——关于多民族文学史观的个案阐述》,《民族文学研究》,2009年第3期。

20) 《从文学到人类学:关于民族志和写文化的答问》,《北方民族大学学报》2009年第1期。


三、教学情况

开设国家精品课《比较文学》、校级公选课《文化人类学》、《民俗学》与专业必修课《文学人类学》《多民族文学与文化》等课程。


四、荣誉

(1) 2010年,教育部国家教学成果奖一等奖

(2) 2009年,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三等奖

(3) 2010年,中国图书出版政府奖提名奖

(4) 1993年,全国民族文学“骏马奖”

(5) 1994年,“庄重文文学奖”

(6) 2017年,四川省哲学社会科学成果奖一等奖

(7) 2018年,四川省第八届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一等奖


五、学术/社会兼职

1996-01至今:中国比较文学学会常务理事、出版委员会主席

2019年至今:中国比较文学学会文学人类学研究会会长

2019年至今:四川省比较文学学会执行会长

2017年至今:四川省文史馆特约馆员

六、联系方式

四川省成都市武侯区望江路29号四川大学望江校区文科楼(610064)

邮箱:scxxjian@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