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网站首页 > 科研队伍 > 研究人员 > 正文

张弘(普慧)

发布时间 : 2020-10-16 16:33    点击量 :





http://10.3.0.190:8080/_vsl/42F2ACF09BF76CC98E3516103F1796F7/A47F196D/5455F


一、个人简介

张弘,笔名普慧,男,1959年生。国务院学位委员会中文学科评议组成员、四川省学术与技术带头人、四川大学中国俗文化研究所所长、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教授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博士生导师。

生于陕北黄河岸边,长于塞上古城榆林、神木。高中毕业后,插队于鄂尔多斯高原,深受黄土高原文化和草原游牧文化影响。1979年起,先后求学于陕西师范大学榆林专修科、西南师范学院、东北师范大学、陕西师范大学、山东大学、四川大学、南开大学等校,获文艺学硕士、中国古代文学博士的学位证书以及中国古典文献学和中国宗教思想史的博士后证书。曾执教于陕西榆林师范专科学校、山东大学(威海校区)、陕西师范大学、西北大学等校。曾任西北大学文学院院长,欧盟ERASMUS MUNDUS项目学者,捷克马萨里克大学宗教学系客座教授(2010),德国莱比锡大学东亚研究所客座教授(2016),荷兰格罗宁根大学宗教与神学学院博士学位论文答辩委员会现场委员(2019),《中国俗文化研究》杂志执行主编,中华文学史料学会常务理事、中国中外文艺理论学会常务理事、中国古代文学理论学会常务理事、中国文心雕龙学会理事、韩国东亚人文学会理事、美国东方学会会员。为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重大攻关课题招标项目“中国佛教文学通史”首席专家、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课题“汉译佛典文学研究“主持人。完成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佛教与汉魏六朝文学思想研究“(免予鉴定)、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汉唐佛教文学研究“、欧盟Erasmus Mundus项目”汉唐丝路上的宗教文化传播“等;在《文学评论》《文艺研究》《文学遗产》《世界宗教研究所》《世界宗教文化》及海外学术期刊发表汉、英文论文百余篇,出版著作《中古佛教文学研究》《沧浪诗话评注》(合作)《中国佛教文学研究》(主编)《南朝佛教与文学》《白居易与佛禅》等;获教育部科学研究(人文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1次,陕西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4次、三等奖2次,四川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1次,《文学评论》优秀论文奖1次。受邀于英国剑桥大学,美国普林斯顿大学、哈佛大学、华盛顿大学、萨福克大学、西北拿撒勒大学、圣文德大学、圣十字学院,德国莱比锡大学、哥廷根大学、汉堡大学,比利时根特大学,奥地利维也纳大学,捷克查理大学、马萨里克大学,韩国汉阳大学、东国大学、岭南大学,日本专修大学等讲学。

二、研究成果:

1.代表论文:

1)汉译佛典《维摩诘所说经》的戏剧人物冲突,《复旦学报》2020年第2期。

2)文学经典:建构、传播与诠释,《文学遗产》2018年第4期。

3)文学性灵说的佛教哲学渊源,《多元宗教背景下的中国文学》(陈引驰主编),中西书局2018年。

4)《维摩诘经》的戏剧特征,《佛光学报》(台湾)2017年第2期。

5Thoughts of Nonviolence in the Traditional Culture of China(corresponding author), Nonviolence as a Way of Life: History, Theory and Practice, V. I., Edited by Predrag Cicovacki, Delhi, Motilal Banarsidss Publishers, 2017.

6)琐罗亚斯德教及其救世主:琐什扬斯,《世界宗教研究》2016年第6期。

7)论汉译佛典文学对中古汉语文学的影响,《文艺研究》2016年第6期。

8)《维摩诘经》的梵本及其汉译本的戏剧文学结构,《佛光学报》(台湾)2015年第2期。

9)汉武帝时期的礼教:国家宗教神学之意识形态:董仲舒的礼教神学思想,《岭南学报》(香港)复刊号,2015年。

10)汉代巫鬼崇拜及其对六朝鬼神文学的影响,《文学遗产》2013年第5期。

11)佛教思想与文学性灵说,《文学评论》2012年第2期。

12)汉译佛典中的莲华色尼文学故事类型考述,《政大中文学报》(台湾)2012年第2期。

13)两汉黄老道形成的宗教特征及其思想史背景,《社会科学战线》2010年第9期。

14)略论佛教与古代汉文学思想,《文艺研究》2010年第6期。

15)南北朝正史家的“天命”信仰,《东南大学学报》2009年第2期。

16)《文心雕龙》审美范畴的佛教语源,《文学评论》2009年第3期。

17)早期儒家“礼”的宗教思想,《世界宗教研究》2008年第3期。

18The Non-religious Nature of the Original Buddhism in Ancient India(corresponding author), International Journal and Natural and Social Sciences, Issue 2, V. 1, 2008, Kingston, Canada.

19)两汉上郡龟兹属国及其文化遗存,《人文杂志》2008年第5期。

20)佛教对中古议论文的贡献和影响,《文学评论》2007年第4期;《人文科学研究》(韩国)2010年第2期。

21)弥勒、弥陀净土信仰之兴起,《中国文化研究》2006年第10期。

22)刘勰及其《文心雕龙》的佛教神学思想,《文艺研究》2006年第10期。

23)佛教对中古文人思想观念的影响,《文学遗产》2005年第5期。

24)佛典汉译及汉译佛教哲学对中国古代诗学的影响,《文艺研究》2005年第3期。

25)弥陀净土信仰与谢灵运的山水创作,《学术月刊》2004年第3期。

26)慧远对道安的突破与超越,《四川大学学报》2004年第3期。

27)天竺佛教语言及其对中国语言学的影响,《人文杂志》2004年第1期。

28)齐梁诗歌声律论与佛经转读、佛教悉昙,《文史哲》2000年第6期。

29)慧远的禅智论与东晋南北朝的审美虚静说,《文艺研究》1998年第5期。

30)《文心雕龙》与佛教成实学,《文史哲》1997年第5期。

2.代表著作:

1)《南朝佛教与文学》(增订本),江苏人民出版社2019年。

2)《中古佛教文学研究》,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14年。

3)《沧浪诗话评注》(第一作者),中华书局2014年。

4)《中国佛教文学研究》(主编),中华书局2012年。

5)《南朝佛教与文学》,中华书局2002

6)《白居易与佛禅》,河南人民出版社2001年。


三、学术获奖成果

教育部科学研究(人文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1次,《文学评论》优秀论文奖1次,陕西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4次、三等奖1次,陕西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3次、二等奖1次。


四、科研项目

1.国家重大文化工程《全球汉籍合璧工程》:《德国莱比锡大学、汉堡大学、哥廷根大学、柏林医科大学等校图书馆汉籍编目》,首席专家,70万。

2.江苏文脉工程《江苏文库·研究篇》:《南朝佛教与文学》,独立,8万。

3.教育部社会科学重大攻关招标课题《中国佛教文学通史》(12JZD008),首席专家,80万。

4.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课题《汉译佛典文学研究》(12AZW007),首席专家,25万。

5.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佛教与汉魏六朝文学研究》,9万,结项等级:免于鉴定。

5.教育部社会科学规划课题《汉唐佛教文学研究》,9万,结项。

6.欧盟Erasmus Mundus Programme《前2世纪至10世纪丝路上的宗教传播》,0.75万欧元,结项。


五、人才培养

博士生导师,招生方向:中国古代文学;中国古典文献学;中国宗教语言文学;宗教美学


六、国际交流与合作

1.受邀赴美国的普林斯顿大学、哈佛大学、华盛顿大学、萨福克大学、圣十字学院、圣文德大学、西北拿撒勒大学,捷克的查理大学、马萨里克大学,奥地利的维也纳大学,德国的莱比锡大学、哥廷根大学、汉堡大学,比利时根特大学,斯洛伐克布拉迪斯拉法大学,韩国的汉阳大学、东国大学大邱大学、岭南大学、大邱教育大学,日本的专修大学,以及中国的香港浸会大学、城市大学、岭南大学,澳门的澳门大学,台湾的台湾大学、淡江大学、中正大学、南华大学、“中央”大学、佛光大学等校访问、参会和讲学。

2.与德国维尔茨堡大学安如峦(Prof. Roland Altenburger)教授合作主编“欧洲中国俗文化研究汉译丛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