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简介
1.个人情况、职务:郑阿财教授,男,1951年生,中国台湾台北人。中国俗文化研究所讲座教授。
2.教育、进修、访学经历、国际交流与合作等:
1982年获文学博士。先后任教中国文化大学、中兴大学、中正大学、南华大学。曾任日本东京大学访问研究教授、京都都大学人文科学研究所访问研究教授、日本国际佛教学大学院大学讲座教授等。
3.主要研究方向:
敦煌学、俗文学、中国佛教文学、域外汉文学
二、科研成果:
1、代表性项目:
项目名称:晋唐高僧因缘传整理与研究
独立主持
项目批准号:15JJDZONGHE014
2、专著:
《敦煌佛教文学》,兰州:甘肃教育出版社,2013.12。453页。(ISBN:978-7-5423-2383-5)
《郑阿财:敦煌佛教文献与文学研究》,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1.10。434页。(ISBN:978-7-5325-6040-0)
《见证与宣传: 敦煌佛教灵验记研究》,台北:新文丰出版公司,2010.07。337页。(ISBN 978-957-17-2116-3)
与朱凤玉合著:《开蒙养正:敦煌的学校教育》,兰州:甘肃教育出版社,2007.12。152页。(ISBN 978-7-5423-1526-7)
与朱凤玉合著:《敦煌蒙书研究》,兰州:甘肃教育出版社,2002.12。461页。(ISBN 7-5423-1036-8)
3、论文:
2020.01,〈《开蒙要训》的语文教育与知识积累〉,《浙江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0:1,页1-12。(ISSN:1001-5035)
2019.08,〈从敦煌本《华严经》论晋译五十卷本与六十卷本的相关问题〉,2019华严专宗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台北:华严莲社,页1-28。
2019.08,〈教别裁《辩才家教》校释及综论〉,《童蒙文化研究》第四卷,北京:人民出版社,页66-87。(ISBN 978-7-01-020995-1)
2019.02,〈旅顺博物馆藏新疆出土《注维摩诘经》残卷初探〉,《丝绸之路与新疆出土文献:旅顺博物馆百年纪念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页171-208。(ISBN 978-7-10113681-4)
2019,〈俄藏敦煌写卷ф.102《维摩经疏》研究〉,《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9 年第2期,页108-117。(ISSN:1006-0766)
2018.12,〈敦煌学与吐鲁番学从比翼齐飞到分进合流〉,《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19年1期,页189-192。 (ISSN:1004-3926)
2018.06,〈国际传播视野下蒙书的流传与中华文明〉,《国际汉学研究通讯》第十六期,北京大学出版社,页109-133。(ISBN 978-7-301-29638-7)
2018.06,〈写本原生态及文本视野下的敦煌高僧赞〉,《敦煌学辑刊》2018年1期,页15-29。(ISSN 1001-6252)
2018.06,〈从敦煌吐鲁番文献看唐代学童的诗学教育〉,《童蒙文化研究》第三卷,页3-23。北京:人民出版社(ISBN 978-7-01-019434-9)
2018.01,〈中国蒙书在汉字文化圈的流传与发展〉,《首都师范大学学报》018:1(总240期),页21-24(ISSN 1004-9142)
2018.01,〈单注到集:从敦煌吐鲁番写本遗存看僧肇《注维摩诘经》的流传〉,《佛光学报》,新四卷‧第一期,页99-139(ISSN 2414-3006)
2018.01,〈段文杰先生對我在敦煌學研究上的啟發〉,《敦煌研究》2017年6期(總166),頁14-20。(ISSN 1000-4106)
2017.12,〈东亚文献与敦煌文学中的佛教无常世界—以九想观诗为中心〉,《中国俗文化研究》14辑,四川大学出版社,页57-86。(ISBN:978-7-5690-1437- 2)
2017.07,〈敦煌写本《维摩义记》抄写年代及系统分析〉,《佛光学报》,新三卷‧第二期,页1-40。(ISSN 2414-3006)
2017.04,〈从敦煌佛教文献、壁画论佛经绘图形式与功能之发展〉,《敦煌学辑刊》2017年1期,页45-59。(ISSN 1001-6252)
2017.02,〈敦煌写本《隋净影寺沙门惠远和尚因缘记》研究〉,《敦煌研究》2017年1期(总161),页59-69。(ISSN 1000-4106)
2016.12,〈从单注到合注:中古丝绸之路上《注维摩诘经》写本研究〉,《唐研究》第22卷,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页1-26。(ISBN:978-7-301-27813- 0)
2016.08,〈中国传统蒙书在汉字文化圈的传播与接受〉,《童蒙文化研究》第一卷,页33-50。北京:人民出版社(ISBN 978-7-01-016489-2)
2016.07,〈唐代汉字文化在丝绸之路的传播〉,《浙江大学学报》(人 文社会科学版) 46卷3期,页5-17。(ISSN.1008-942X.CN33-6000/C.2016.01.071)又载2016.10,〈唐代汉字文化在丝绸之路的传播〉,中国人民大学书报数据中心
《语言文字研究》2016:10,页109-122。(ISSN.1001-3261.CN11-4317/H)
又2016.09,〈唐代汉字文化在丝绸之路的传播〉,《历史与社会》(文摘)2016:3,页21-22。(ISSN.1001-3261.CN11-4317/H)
2016.07,〈黃永武先生與敦煌學及其敦煌唐詩研究之成就〉,《敦煌研究》2016年3期(總157),頁132-140。(ISSN 1000-4106)
2016.03,〈日本敦煌变文研究的问题意识与贡献〉,《敦煌写本研究年报》10,页177-189。(ISSN:1882-1626)
2016.01,〈杏雨书屋《敦煌秘籍》所见《维摩诘经》及其相关文献〉,《佛光学报》新二卷‧第一期,页1-33。(ISSN 2414-3006)
2015.12,〈变相与变文关系论争平议〉,《新国学》12,四川大学出版社,页1-20。(ISBN 978-7-5614-9213-0)又《第一届饶宗颐与华学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济南:齐鲁书社,2016.05,页20260-270。(ISBN:978-7-5333-3436-9)
2015.09,〈《佛顶心大陀罗尼经》在汉字文化圈的传布〉,《敦煌学辑刊》2015年 3 期,页1-9。(ISSN 1001-6252)
2015.06,〈从敦煌文献看日用字书在东亚汉字文化圈的容受--以越南《指南玉音解义》为考察中心〉,《中国俗文化研究》第10辑,页3-17。(ISBN13: 9787553105765)
三、学术/社会兼职:
敦煌学国际联络委员会委员、中国敦煌吐鲁番学会理事、台湾中国唐代学会理事、台湾中国民俗学会理事、敦煌研究院兼职研究员、中华炎黄文化研究会童蒙文化专业委员会顾问、《敦煌学》期刊主编
四、联系方式:nhdh577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