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我们怀着无比沉痛的心情悼念项楚先生,因为悼念信息由多方收集,无法按照收到信息的时间先后来排序,因此本期内容中的唁电、挽联和诗、词及以个人名义敬献花篮和花圈的名单中第一部分按照悼念者的姓氏笔画繁简排序。遇多位悼念者合发的情况,则按第一署名者姓氏笔画繁简排序。姓氏笔画相同时,则按姓氏首字母音序在前者优先排列。以个人名义敬献花篮和花圈的名单中第二部分项门弟子大致按入学先后进行排序。悼念者发来悼念信息时,未注明单位的,遵照原貌录入本期内容中。专此说明。
一、唁电
惊闻项先生崩殒,不胜哀恸!
项先生致力于敦煌学、佛教文学研究,四十余年,深耕不辍。《敦煌文学丛考》《王梵志诗校注》等鸿篇巨著,明游泥伽蓝之误,申骏马注坡之说,万千学子得以免除鱼鲁帝虎之苦,郢书燕说之惑。而今驾鹤西去,猝然而行,琴弦不续,琵琶绝声。我辈后生,捧读其书,追念其人,能不痛哉!
请代我们敬献一篮鲜花于先生灵前,以寄托我系同仁的无尽哀思。
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 化振红
2025年2月5日
高風碩德,學苑典型。
今歸淨土,共失老成。
2025年2月4日
忽闻噩耗,悲痛万分。项楚先生千古!
全国高等院校古籍整理研究工作委员会 安平秋
四川大学中国俗文化研究所
项楚先生治丧委员会
惊悉项楚先生于2025年2月4日不幸因病逝世,深感悲痛。
项楚先生是享誉世界的著名敦煌学家,尤其在敦煌语言文学研究方面成就卓著,他的《王梵志诗校注》《敦煌变文选注》及一系列高水平论文,使他成为同时代学人的杰出代表,也奠定了他在国际汉学界的崇高地位。
项楚先生的离世,不仅是川大,而且是整个敦煌学界的重大损失。先生的学术贡献,将会在敦煌学史上留下浓重的一页。
浙江大学 刘进宝
2025年2月5日
上海财经大学 刘元春
项楚先生千古!
惊悉项楚先生仙逝,深感哀痛!项先生在佛教文献与文学、俗语词与俗文化领域,有极深厚的学术功力和杰出的学术贡献,允为一代巨匠。项先生的离去,是学界的重大损失,然而其著作及成就将长存世间,泽被后学。项先生千古!
何剑平所长并转项楚先生治丧小组:
项先生长期从事以敦煌学为核心的文学、语言学、宗教学研究,卓有成就,卓有建树;他对中国俗文学与文化研究的杰出贡献以及所缔造的四川大学中国俗文化研究所,在促进中西、古今学术对话、交流、发展诸方面影响深远,意义重大。他为中国文学学科发展、当代学术生态优化、冷门绝学人才培养等付出的努力,有口皆碑,令人怀思。项先生对待学术的不倦热情和沉浸式为学的精进、探索精神,是晚辈后学的杰出楷模。
项先生的离世是学界的重大损失!请何老师节哀,并请转达我作为晚辈后学深切的哀悼之情!
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 杜桂萍
2025年2月5日
四川大学中国俗文化研究所并项楚先生家属:
惊闻项楚先生遽归道山,后学不胜悲痛,谨致深切哀悼!
先生是中国当代著名的敦煌学家、文献学家、语言学家、文学史家,著述宏富,体大思精,尤其在敦煌学和佛教文学领域,成就卓著,享誉海内外,是一代学人的杰出典范。先生躬耕杏坛数十载,滋兰树蕙,桃李满天下,而淡泊名利,品格高洁,为中国语言文学学科发展和学术人才培养做出了重大贡献。先生的逝世,不仅是四川大学的损失,更是中国文史学界的重大损失。哲人虽逝,懿范长存!谨向四川大学中国俗文化研究所师生和先生亲属致以诚挚慰问,并祈节哀顺变。
后学 浙江大学文学院何诗海 顿首再拜
2025年2月5日
无比震惊!十分哀痛!项楚先生是我校杰出校友,他的病逝,是我国敦煌学文献学、语言学、佛教学界的重大损失!
四川大学项楚先生治丧小组并项楚先生家属:
项先生乃海内外著名学者,擅敦煌学、文献学、语言学、文学史研究,学界同仰,晚辈共敬!治学博古通今,守正创新,境界恢弘,风格独臻。质性高洁,淡泊名利,为人谦和,即之如温。传道授业,奖掖后进,滋兰树蕙,泽被后人。为泰山北斗,学界楷模,仰之弥高!
西南交通大学汪启明、吴迪
2025年2月4日
正月时节惊悉项楚先生仙逝,十分痛心难过。我与先生相识二十六年,先生为人治学皆为楷模,对我本人和吉林大学学科建设、学人成长扶持教诲多多。先生的离去是中国学界的重大损失,先生的业绩是学术史上的辉煌!在此谨代表吉林大学中文学科及项楚先生的好友刘中树先生向项楚先生家人及川大学科同仁表示达衷心问候,节哀顺变!项楚先生精神永存!
吉林大学 张福贵
项楚先生治丧委员会:
项楚先生是著名敦煌学家、文献学家、语言学家和文学史家。他的不幸逝世,是中国学术界特别是文史学术界的重大损失。
项楚先生还是我的博导,历史文化学院中国古代史教研室杨耀坤教授/博导的熟人和朋友。他们都是文革前1965年毕业的研究生,当时都住在东区学生七舍里面(据杨先生夫人捷克伦老师所说),既是研究生同学又是宿舍的邻居。两人一直有来往交往。
我1997年-2002年在杨耀坤先生麾下攻读中国古代史魏晋南北朝方向在职博士生。所以二位先生的专业方向也比较接近。
2001年12月31日上午我们举行博士论文答辩会,当时有七个专家参加。胡昭曦先生任主席,项楚先生是七个答辩专家之一。所以我也曾得到项楚先生的指教。我的博士论文题为《三武一宗灭佛研究》。前后围绕着这个主题发表了十几篇论文。2015年博士论文由中国出版集团世界图书出版公司出版(37万字),书名调整为《三武一宗抑佛综合研究》。我评上教授(2000)、评上博导(2003)的“喜讯”都是从杨先生那里最先获悉的,而杨先生的信息又都是从项楚先生那里得到的。因为项楚先生一直是文史哲人文学科组(文科的另一个是社科组)学位委员会的成员,是不是学科组的主席、校学位委员会的成员我不太清楚。这些说明项楚先生和我的博导杨耀坤先生一直有着来往交往,是学友和朋友。
杨耀坤先生已于2020年不幸病逝,享年83岁。如今,老熟人老学友老朋友项楚先生又撒手人寰。令人悲痛惋惜。从此,他们两位老学友又可以在九泉之下切磋学问交流治学经验了。
晚辈后学张箭敬上
2025年2月5日
惊悉项楚先生不幸辞世,广岛大学敦煌学研究中心全体师生深感哀痛!谨致沉痛哀悼,并向先生亲属表达诚挚的慰问。
项楚先生毕生致力于敦煌俗文学、中国佛教文学、中国古典文献学等方面的研究,学识渊博,治学严谨,成就卓著。先生不仅在学术领域贡献卓越,更以深厚的学养和宽广的胸襟培养了无数学者,桃李满天下,为学术界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他对中国俗文化的深入研究,也为后学提供了极为珍贵的启示,影响深远。先生的辞世,不仅是中国学术界的重大损失,也令海外学者深感痛惜。
项楚先生的高风亮节、治学精神与卓越贡献,将永远铭刻在我们心中。愿先生安息,亦愿亲属及友好节哀顺变。
悼项楚先生:
学海高风远,文渊慧眼通。
经文融俗语,妙义发尘中。
文史薪犹在,桃李满苍穹。
魂归寂照处,长夜泣东风。
四川大学项楚先生治丧小组:
惊悉项楚先生因病辞世,这一噩耗令人深感悲伤,谨致沉痛哀悼!
项楚先生是享誉海内外的学术大家,在敦煌学、文献学、语言学和文学史研究领域成就斐然。他一生潜心钻研、博采众长,笔耕不辍、著作等身。《王梵志诗校注》《敦煌变文选注》《敦煌文学丛考》等著述,都是他智慧与心血的结晶,也是我国学术界的宝贵财富。
项楚先生积极推动我国敦煌学、佛教文学研究等领域的发展,不断开拓创新。他的研究成果备受海内外的赞誉与推重。项楚先生心系教育事业,培养了大批优秀学术人才。他注重培养学生学术研究方法,鼓励做“笨学问”,其言传身教影响了一代又一代学者。
我和项先生私交甚笃,他关于敦煌文学的研究曾给我以重要启发和鼓舞,对西北师范大学中国语言文学学科和古籍研究所的建设工作也给予无私指导和支持。
项楚先生的逝世,是中国学术界和教育界的重大损失!我为失去一位学术大家感到痛惜,也为失去一位挚友感到悲伤。请转达我的哀悼之意,并向项楚先生家人表示诚挚慰问,希望节哀顺变,保重身体!
西北师范大学文学院赵逵夫
2025年2月4日
四川大学项楚先生治丧小组:
惊闻项楚先生仙逝,不胜哀痛。项先生是我国著名学者,文史大家,尤其在敦煌学和佛教文学研究成就卓著,为一代宗师。
项先生生前对浙江师大中文专业建设一直非常关心,曾到文学院讲学并指导学科建设。本人在四川大学做博士后求学期间,项先生给予了很多激励、关爱和帮助,之后的成长过程中项先生也给予了关键提携。项先生的逝世是中国学术界的一大损失,谨表示深切的哀悼,并向项先生的家人表示诚挚的慰问。
浙江师范大学人文学院高玉
2025年2月4日
知项先生道归仙山,颇为震惊!悲不自禁!项先生千古!祈项先生家人节哀顺变。
四川大学中国俗文化研究所:
惊悉项楚先生仙逝,不胜惊愕、悲痛之至!项先生的研究论著博大精深,是敦煌学界、语言学界和古文献学界的丰碑,永远受到后学的瞻仰与钦慕。项先生的逝世,使我们失去了一位可敬的师长!谨致以诚挚的哀痛、悼念之情!
项楚先生家属及治丧委员会:
惊悉项楚先生遽归道山,后学无不深感悲恸。先生毕生潜心学术,于敦煌学、文献学、佛教文学诸领域建树卓然,其《敦煌文学丛考》《王梵志诗校注》《寒山诗注》《敦煌变文选注》等著述泽被学林,堪称一代宗师。先生之风,山高水长;先生之学,薪火永传。在读书期间,记忆特别深刻的是一次听项楚先生的讲座,他讲到年轻时候如何与敦煌学结下缘分,一扎就是一辈子;他讲到要坐冷板凳,不要急功近利,博士论文答辩后要放两年,修改了再出版;他讲到科研和教学从来就不是分开的,不要把二者对立起来,先生还举例自己教学中做科研的经历;这些教诲,在我的教书生涯中,指导我完成教学与科研,在这个浮躁的社会里面,多一些安静。
今先生虽逝,然其严谨治学之精神、淡泊守真之品格,必将长存于世,启迪后昆。在此谨致深切哀悼,并望家属节哀珍摄,善承遗志。
四川大学2000级研究生梅红
现工作于西南交通大学
2025年2月5日
项楚先生仙逝,闻耗悲伤。不仅因失去学术巨擘而悲,更为先生高风亮节与对上大博士点的支持的感恩敬佩而悲。请代我们向项先生家属致以诚挚哀悼,项楚先生千古!
四川大学项楚先生治丧小组并家属:
惊闻项楚先生仙逝,万分悲痛 !项先生一生沉浸学术,淡泊名利,在古代文学、中国古典文献学、汉语言文字学等诸多领域辛勤耕耘,硕果累累,尤其在敦煌学、俗文化学研究方面,力创新说,蜚声海外。项先生是德艺双馨的学术泰斗,也是光被杏坛,桃李满天的一代宗师。先生对后学的启迪、对后进的提携 ,令我终身铭记在心。先生遽然仙逝,是学术界的重大损失,也是四川大学的重大损失。学界痛失巨擘,我辈痛失良师。然哲人其萎,懿范长存!先生之名,将与天壤而同久,共三光而永光!谨此致函表达后学的沉痛心情及深切哀悼,祈请项先生亲属节哀顺变!
后学 董志翘痛悼
2025年2月5日
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
惊悉项楚先生遽归道山,不胜悲恸!先生为敦煌学、文献学之巨擘,毕生深耕梵汉佛典、敦煌变文,考据精微,识见卓荦。先生经纶满腹却温润谦和,多年以来每见先生如沐春风,受益良多。今哲人其萎,岂惟贵校之失,亦乃中国学术之痛!值先生化去之时,谨致深切哀悼,并祈家属节哀珍重。
蒋冀骋
2025年2月5日
敬启者:
蜀山垂素,锦水凝哀。惊闻项楚先生仙逝,文苑星沉,悲痛之情,难以言表。晚生虽未得亲炙门墙,然求学之时,师长常以先生“敦煌绝学贯中西,楚岫灵光照古今”之风骨为训,学生敬仰之心,油然而生。
每览先生鸿文,如叩玉振,如沐春霖,深感先生学识之渊博,治学之严谨。先生考校变文之幽微,发覆俗字之玄奥,以孤灯照千年暗室,凭寸心续万里驼铃,诚可谓“为往圣继绝学”之典范。先生之学,如岷江皓月,清辉永照;先生之风,若峨眉苍松,劲节长存。
今闻先生遽然离世,恍若云中孤鹤杳然,心中悲痛难抑。惟见案头遗编,犹温犹热,仿佛先生仍在。临楮哽咽,不知所言,惟愿焚心香一瓣,托巴山夜雨,遥寄哀思。
愿先生灵驾安翔,文光永耀。先生之德,永垂不朽;先生之学,光照千秋。后学晚生,泣拜谨悼。
后学晚生 童明婷泣拜
乙巳年正月初七
我与项先生九十年代多次在一起参加学科评审,项先生外谦和而实坚持原则,多受教益。如今,这一辈学人在世无几,项先生去世,是学界的一大损失,项先生不朽!
项楚先生治丧小组:
惊悉项楚先生不幸逝世,深为悲痛。项楚先生是当代杰出学者,取精用弘,成就卓著,为海内外学术界所共仰。晚辈曾有幸多次聆听先生讲座,拜读先生著作,深受启迪,极为钦敬。先生的逝世,是我国学术界、文化界的重大损失。谨此表示沉痛哀悼。
湖南大学文学院 廖可斌敬唁
2025年2月4日
惊悉老友项楚先生仙逝,不胜悲痛。项先生在敦煌文学研究方面做出了卓越的贡献,曾任中国敦吐学会语言文学分会副会长,分会会长周绍良先生仙逝后还是代会长。他的仙逝无疑是敦煌学界,尤其是敦煌文学研究界的一大损失。这里,请恕我代表中国敦煌吐鲁番语言文学专业委员会分会,深切悼念项楚先生,恭祝先生仙界长生!
二、挽联
注:六雄竞起,污泥伽蓝,皆用项楚先生变文研究等典故。春草句,借用王梵志诗句。
——后学王彤伟敬挽
瀚海星沉残卷释玄机孤灯照夜守绝学桃李含悲泣鸣沙空望敦煌云寂寂
学林鹤去遗篇证古韵皓首穷经继斯文门墙立雪承薪火长存风骨雨潇潇
弟子 王飞朋 敬挽
絳帳星沉,先生人日歸道山,悲無盡,思無盡,只覺桃李傷春色。
中天月冷,後學一時失北斗,淚未幹,墨未幹,應是門生泣夜臺。
四川大学2007级项门弟子孔令彬、周瑶、洪帅、刘勤、徐君辉
著作菁华荟萃,仰敦煌与佛学双峰并峙,梵呗贯珠,直追唐宋而前,更熔经史子集灵芬,索奥钩玄,岿然一代宗师业;
杏坛花雨纷披,自巴蜀至瀛寰万木同悲,德辉垂范,长耀岷峨之表,足继风骚雅颂遗韵,滋兰树蕙,炯此千秋正法灯。
四川大学2007级项门弟子孔令彬、周瑶、洪帅、刘勤、徐君辉 敬挽
后学冯国栋敬挽
天水师范学院汉语言文字学研究所 付乔敬挽
2025年2月5日
惊闻恩师项楚先生魂归道山,谨撰挽联,不计工拙,略表寸诚。
弟子刘亚丁敬挽
敦煌钩玄探遗珠学贯雅俗启真诠逢人说项考语究文垂典则
巴蜀滋兰育英才道弘遐迩泽杏坛着手成春怀瑾握瑜立津梁
俗文化博大精深,佛教语言探赜索隐,先生学术伟业彰民族精神之脉路
白话诗别开生面,敦煌文献钩沉辑佚,夫子精深研究示古典文献于新途
弟子2003级汉语言文字学博士西北师范大学文学院杨同军敬挽
弟子 张雪梅 敬挽
乙巳正月初八
九百年石室重辉,天生睿哲,覃思奥义精微,独成绝学光汉土。
三千子素帷齐恸,世丧宗师,待理奇文俗字,共续心灯耀楚笺。
四川师范大学张伦敬挽
川大哲学系2002级学生林恒德敬挽
后学尚永亮敬挽
非虎非罴,亦旧亦新,文学何分俗雅,荡除疑惑通今古,花开四叶
一龙一蛇,不空不色,白云自在青山,纵浪大化留几微,道有一缘
注:项师本治六朝唐宋文学,后机缘巧合,始研敦煌白话文学,以四库三藏为基,用朴学方法,析口语文献,兼及文学、宗教、信仰、文化,博约相济,熔为一炉,遂致精微广大之境。所创中国俗文化研究所,有俗语言、俗文学、俗信仰、民俗人类学四支。早年漂流转徙,累经磨难,中年以后,治学大成,而澹泊温和,恂恂如一。为人为学,皆示轨则,后来者或可藉以悟入,是谓道缘。
受业弟子周浩顿首泣挽
周裕锴代四川大学中国俗文化研究所全体成员
后学饶龙隼敬挽
阅三唐不躁不骄梦魂牵系莫高窟实至名归学林共仰泰山北斗
游五典能通能变桃李育培濯锦城根深叶茂文苑可期砥柱栋梁
斜出斋主
年人日于果城斜出斋
江浙灵秀,巴蜀朴淳,天地为炉铸大器;敦煌精华,禅诗妙解,春风拂旌悲广陵。
西南科技大学、绵阳师范学院 蒋宗许敬挽
蜀地赞蜚声,四十余年注敦煌,五车学富,德荣杏坛,忽闻鹤驾云归,神州痛失耆宿范;
儒林歌毓秀,三千万字研梵典,八斗才高,名播莲社,犹是音容宛在,宇内长怀大师风。
后学曾令琪敬挽
斯人常在
文苑寄趣妙笔深情书敦煌剧;学林留香慧墨精思注寒山诗。
太项微远,敦敦然仁人夫子,一旦遽归道山,锦水悲流,念君月夜朝北斗。
翘楚雄峨,煌煌兮贤才国士,何日再闻妙语,岷山哀默,思公霜晨仰岱岳。
文学与新闻学院2014级毕业生敬挽
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校友会
2025年2月5日
三、悼念诗、词
千般钟楼铃悲鸣,励志梁栋和相赠,敦煌浩然已五更,川蜀三春犹未晴;悲郁同,泣相送,恩师千古从容!
弟子成都大学冯和一敬挽项先生
巨星陨落,学界震动;阎王夺他廿年寿,何时再有此硕儒。闻讯难信,涕泪交流。
2023年2月4日,硕导万光治师因新冠疫情与世长辞,今二周年矣!今晨,黄建宁兄告知博导项楚师亦刚刚驾鹤西归,乃2025年2月4日矣!阿弥陀佛,痛彻心扉!
学兼雅俗冠儒林,压倒扶桑力独任。犹幸讲帷分末席,却从遗铎仰徽音。
文章惊世原憎命,德望关天合铸金。此去玉楼虽奉召,只忧寒甚骨难禁。
(注:①压倒扶桑:80年代日本学界拟组织会议批判中国敦煌学,振臂欲呼“敦煌在中国,敦煌学在国外”,项先生以《王梵志诗校注》成功镇压。②分末席:予为项先生2021级挂名弟子。)
青鸟书来信又疑,虚斋坐久泪方滋。心源一脉蒙疏凿,学海千舟赖护持。
立柱何曾供马屋,说诗谁复解人颐。鸣沙山下泉如月,蹙尽人天此夜眉。
(注:①立柱何曾供马屋,项先生论文集为《柱马屋丛稿》,此名取自寒山诗:“天生百尺树,剪作长条木。可惜栋梁材,抛之在幽谷。年多心尚劲,日久皮渐突。识者取将来,犹堪柱马屋。”此实谦词也。②说诗谁复解人颐,项先生有《王梵志诗校注》《寒山诗注》《敦煌诗歌导论》。《汉书•匡衡传》:“无说诗,匡鼎来。匡说诗,解人颐。”当代学林能说敦煌诗者惟项先生一人,比之匡衡不亦宜乎?③鸣沙山下泉如月,项先生为敦煌学巨擘,敦煌市有鸣沙山,山下有月牙泉。)
注:项师屡讲《楞严经》月光童子水观之事,又尝谓“板凳宁坐十年冷,文章不写一字空。《诗》曰:“生刍一束,其人如玉。”
痛悼项楚君
乙巳正月初七午后,惊悉四川大学项楚教授于清晨不幸病逝于家中噩耗,不胜痛悼。忆念四十多年来与项兄相识相交之往事,敬赋此小诗为悼。
八十年代在川大古籍班,项先生给我们讲王梵志诗校读,内容是驳张锡厚先生的校注,大启愚蒙。尔后无缘向项先生更多请益,不过但凡接触,先生总是鼓励有加!先生的《变文选注》《敦煌文学丛考》曾经认真研读,虽驽笨,亦获益多多!先生仙逝,项门弟子云集成都,我这编外学生,且无所成就,自然不好去混珠,小诗一首,不计工拙,算是对先生的悼念!
四川大学古籍整理班学员,现西南科技大学、绵阳师范学院教授蒋宗许
四、以个人名义敬献花篮、花圈
清华大学、上海交通大学 王宁
台湾敦煌学会:王三庆、郑阿财、朱凤玉、汪娟、梁丽玲、洪艺芳、周西波、林仁昱、杨明璋、许绢惠、陆穗琏、廖秀芬、张家豪
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 王兆鹏
四川大学 甘霖
四川大学法学院 古立峰
四川大学 伍宗文
香港教育大学 学生 朱庆之
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 朱至刚
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 杜桂萍
福建师范大学文学院 李小荣
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 李怡
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 邱沛篁
四川大学 汪劲松
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 刘长东、梁小梅
张小艳、张磊、秦桦林、计晓云、沈秋之
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 罗鹭
四川大学离退休工作处 罗梅
南京大学文学院 武秀成
郑阿财(台湾南华大学退休教授)、朱凤玉(嘉义大学退休教授)
兰州大学敦煌学研究所 郑炳林
荒见泰史、桂弘(日本广岛大学)
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 姜英
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 骆世查
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赵毅衡、陆正兰
四川大学保卫处 夏泽友
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 曹顺庆、蒋晓丽
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 银浩
同济大学人文学院 董赟
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 董志翘
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 傅其林
西南民族大学 曾明
浙江大学文学院 窦怀永
四川大学中国俗文化研究所雷汉卿、吕肖奂
四川大学经济学院 熊兰
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 操慧
清华大学 刘石及刘娟
浙江大学 张涌泉及余献、张宇
四川大学中国俗文化研究所 谭伟
博士蒋宗福、刘亚丁、何江南、房锐
内江市政协 邓国军
四川大学中国俗文化研究所 周俊勋
四川师范大学文学院 汤君
首都师范大学文学院 踪训国
何剑平(四川大学中国俗文化研究所)及刘永丽(四川师范大学)
何剑平教授及弟子计晓云、王飞朋、刘雯等
四川大学中国俗文化研究所 尹富及侯蕾
四川师范大学文学院 申喜萍
西北师范大学敦煌所 秦丙坤
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 刘成国
浙江师范大学人文学院 普慧及申丽霞
张弘教授及弟子计晓云、王涵、张青、禹勇、易斌等
浙江湖州师范学院 王绍峰
嘉兴大学 富世平
重庆大学 龚泽军
博士梁银林、富世平、秦丙坤、杜正乾、龚泽军
2002级博士生全体
西华师范大学 康健
河南师范大学文学院 张富春
重庆三峡学院文学院 肖玉峰
重庆三峡大学 罗凌
陕西师范大学文学院 张新科
济南大学 张秉国
孙尚勇(四川大学中国俗文化研究所)及彭燕(成都杜甫草堂博物馆)
中国散曲研究会 赵义山
内江师范学院 高佳
台州学院 李建军
韩国德成女子大学中文系 学生焦毓梅
项楚先生2004级博士全体
云南师范大学 阳清
西华师范大学 杨小平
西南民族大学 黄英
西南民族大学文学院 梁银林
河南大学文学院 学生焦体检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文学院 2005级博士生 杜正乾
重庆师范大学文学院 杨宗红
江汉大学 罗庆云
博士熊伟业
重庆大学中文系 龚泽军
四川大学中国俗文化研究所 丁淑梅
博士许勇强、李蕊芹、王猛
博士:孔令彬、周瑶、徐君辉、刘勤、洪帅
山西师范大学 朱瑶
四川外国语大学中文学院 杨梅
宁波工程学院人文与艺术学院 严红彦
哈尔滨师范大学文学院 黄威
山西师范大学 鲁立智
江汉大学人文学院 孙秀青
贵州民族大学文学院 张乡里
2009级硕士 陈熹
2009级硕士 齐艳艳
四川大学中国俗文化研究所 戴莹莹
信阳师范大学文学院 陈星宇
新疆师范大学教科院 刘春燕
四川师范大学 汤洪
西华师大 郑海涛
成都师范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 刘平中
重庆师范大学文学院 王于飞
河北民族师范学院 包得义及王树平
成都杜甫草堂博物馆 卞超
四川大学图书馆 王飞朋
重庆工商大学 张雪梅
成都大学 冯和一
西南大学 周浩
四川大学中国俗文化研究所 刘郝霞及彭商濂
西华师范大学文学院 游世强
南宁师范大学 丘雅
上海交通大学人文学院 陶禹
四川大学档案馆 李华云及李威
兰州大学敦煌学研究所 杨刚
成都中医药大学 陈宪良
山东理工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 李贺
博士生 李思志 陈芳 张丽丽 贺雨潇
浙江师范大学人文学院 梁枥天
博士生白鹭、陈燕、张大鹏
博士生崔静、陈麦歧、张舒艺
学生 冯家兴、张月
学生 陈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