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大学中国俗文化研究所
工 作 简 讯
2013年第4期 2013年10月15日
协同创新中心正式定名为
“中华多民族文化遗产与文化凝聚协同创新中心”
2013年9月5日上午,四川大学“2011计划”培育项目第四次筹备工作会议在中国俗文化研究所会议室召开。
本次筹备会议由文新学院院长曹顺庆教授主持。文新学院熊兰书记、项楚教授、徐新建教授、尹富教授以及曾玉洁、李菲老师等出席了会议。
根据四川大学党委常务副书记罗中枢的工作指示以及前期各项工作的进展情况,本协同创新中心预订于十月上旬正式举行挂牌仪式。在曹院长主持下,本次会议对前期各项筹备工作进行了及时的总结。与会人员积极发言,从现实意义和学理意义进一步论证了中心的名称,最终定名为“中华多民族文化遗产与文化凝聚协同创新中心”。
会议重点讨论了本协同创新中心未来发展的基本构想,初步计划中心将下设“中华多民族文化史”、“中华多民族文化遗产”、“中华多民族文化交流、影响与凝聚”、“世界背景下的中华多民族文化交流”以及“当代中华多民族文化认同建构”等多个研究平台方向。在校领导和学校相关部门的支持下,依托我所在文化遗产研究、比较文学与文化研究以及俗文化研究等领域的深厚学术基础,本中心将形成优势整合的组织和人员构架。
此外,会议还对中心下设各研究平台方向的学术团队建设,对联络协同单位、组建学术委员会以及组建中心领导小组及秘书处等相关工作,进行了深入细致的讨论。
最后,曹顺庆院长进行了会议总结,并确定于9月中旬举行中心挂牌仪式的筹备工作会议。
在田野中深化歌谣研究
——记日本真锅昌弘教授的讲座
莲蓬还戏绿纱外,小蝉已抱凉雨来。暑热甫消,教育部人文社科基地四川大学“中国俗文化研究所”和文学人类学专业便迈开了学术交流的步伐。2013年9月1日下午4点,一场有关“歌谣人类学”的学术讲座在四川大学文科楼251会议室举行。本次讲座邀请到日本歌谣研究会会长、关西外语大学教授真锅昌弘教授主讲。在题为“歌谣研究的基础方法”的讲座中,真锅教授展示了日本歌谣研究的基本理念、方法和目的。讲座由川大徐新建教授主持,日本关西外语大学牛承彪副教授任翻译,四川大学、四川音乐学院、西南民族大学师生以及关西外国语大学的井口春菜女士共同参与。
真锅昌弘教授一行三人目前从事的是中日韩“船歌文化”的比较研究,这次专程来到川大商议合作交流的事宜。在徐教授简短的介绍后,真锅教授接过话筒。他首先感谢徐教授在民歌研究和中日合作上的努力投入,随即对日本歌谣研究的先驱人物和成果做了简单回顾。接下来,真锅教授的讲座从五个方面展开,论述了日本歌谣研究的基本方向:一,歌谣研究的广阔视野,以及文献与田野的并重。真锅教授强调收集资料时尽量深广,要从历史、心意、传承、地域等角度去分析,作集中性和综合性的研究。二,注意区分歌谣类型,了解其特殊性。如儿歌与情歌中的“数数歌”,中日韩船歌中的“列举歌”等。三,重视文学创作中的歌谣研究。以日本物语以及川端康成《雪国》中歌谣的作用为引子,真锅教授表现出对《三国演义》里诗歌与歌谣比较的极大兴趣。四,从文化人类学角度去把握歌谣。关注歌谣的“共通性”与“断绝性”,“规律”与“混沌”等对应现象。五,从(精神)心理学层面上去考察歌谣具有的“咒术性”(巫术性)。在以上五部分内容中,真锅教授特别重视从歌谣演唱场域、演唱者与演唱对象,以及各类型歌谣的功能与传播途径中去发现问题,深化研究。
自由讨论和交流时,徐新建教授回应了真锅教授对中国歌谣研究的肯定以及对中日歌谣研究关系的梳理,并对歌谣在日本国民生活、文学中的影响与真锅教授进行了探讨。在回答同学关于日本歌谣、演歌、浪曲的提问时,真锅教授表示这是日本歌谣学会下一步的工作。讲座最后,主客双方精彩的现场歌谣演唱、应和引发了与会者的强烈共鸣与掌声,把交流引向高潮。兴致高涨的真锅教授也起身做了即兴演唱,并表示非常期待与川大的再次合作。徐新建教授则以一句话作了全场总结:
“研究歌谣的人是充实的,会唱歌谣的人是幸福的。”
(供稿:余红艳;供图:田级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