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网站首页 > 研究所动态 > 工作简报 > 正文

2012工作简报3

发布时间 : 2012-11-01 14:50    点击量 :

四川大学中国俗文化研究所

 

 

2012年第3期                     2012111

 

 

 

 

基地项目“清代戏曲禁毁与管理研究”中期成果简介

 

一、丁淑梅:《中国古代的丧葬演剧与禁戏》《戏曲研究》文化艺术出版社,201210月版,第86

摘要:丧葬之际不务哀戚、动乐演戏,历代统治者多予以制裁和打击。作为民间仪礼的展演,作为戏剧艺术的搬弄,也作为民俗活动的狂欢,丧葬演剧从敬神、乐殡到娱生,从守丧、跳丧到闹丧,冲决了禁毁以礼、惩治以法的政治管制与文化禁锢,显示出民间仪典的族群联络功能,衍生了庶民社会的公共娱乐空间,印证着民俗活动的地域标记和在场地位,并借助丧戏的文化图景表达着民间特有的信仰观、死亡观和生命观。

二、李德生:《中国戏剧史的形象资料——清宫内廷演戏与清宫戏画》,《文化中国》(加拿大文化更新研究中心)20121:116-125(国际学术刊物)

摘要:清宫戏画,亦称“清代升平署人物扮相谱”,为精装册页,工笔绢绘, 全貌及篇幅规模失考。系清代同光时期由清宫如意馆画师绘制,供皇帝、帝后们闲暇养眼的御览之物,收藏在慈禧皇太后的寝宫——寿康宫中的紫檀大柜里。民国初年,画册散落民间。笔者经多年蒐集,从不同管道集得三百三十一帧图画,并著手编成《清宫戏画》一书。刊行于世。从这些戏剧人物画中,可以了解到清宫内廷的演剧情况和帝后们对戏剧的热情关注,以及他们对剧本、人物扮相、脸谱、戏装等严格的规范要求。这一切,对京剧的行程和发展,均起到了人巨大的推动作用,是了解中国京剧的一个重要侧面。

三、刘庆:《〈审音鉴古录〉和〈缀白裘〉中〈牡丹亭〉演出形态的差异》,《戏剧艺术》2012年第6

摘要:《牡丹亭》的舞台演出与其文学本之间存在差异是事实。同样,它的舞台演出形态本身也始终处于变化中,并不完全雷同。通过检视《审音鉴古录》和《缀白裘》这两个清代中晚期的舞台演出记录本,可以发现这种变化具体体现在念白处理、动作设计、情节铺叙等多个方面。仔细分析舞台实践者们的改编技巧,有助于了解《牡丹亭》舞台演出流动变化的复杂性以及戏班和演员从剧场效果出发经营剧目所作的努力。

 

基地项目“中国古代神灵信仰研究”中期成果简介

黄勇:《韩国古代三神山信仰考论》,《四川大学学报》2012年第4

摘要:一些韩国学者认为中国古代三神山信仰源自韩国,这是一种缺乏根据的观点。韩国历史上曾经流行过三神山信仰,可分为受中国文化影响的三神山信仰和韩国本土的三神山信仰两种类型。中国三神山信仰传入韩国后发生的衍变,反映了韩民族历史心性的变迁。

 

基地项目“中国民俗文化在东北亚的传播研究”中期成果简介

刘亚丁:《民俗观照与知识融通——中国木版年画集成·俄罗斯藏卷读后记》,《中国俗文化研究》,第七辑,2012年。

提要:本文以文献梳理和年画解读的方式,从一个侧面对《中国木版年画集成·俄罗斯藏品卷》作了解读。该卷中有一些春节和元宵节题材年画,本文对其作了民俗学考察;本文详细征引分析俄罗斯汉学家有关福、禄、寿的记述和百科全书词条,指出,俄罗斯汉学家对福、禄、寿的解释,吸收了大量的年画的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