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大学“985工程”文化遗产与文化互动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基地是一个多学科、综合性研究机构,整合了四川大学一个教育部重点研究基地(四川大学中国俗文化研究基地),两个国家级重点学科(中国古典文献学、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以及中国古代文学、汉语言文字学、文艺学、历史文献学、考古学等众多学科。
本创新基地的建设已正式启动。创新基地工作由首席专家项楚教授全权负责。根据本创新基地建设的需要,经学校“985工程”和学科建设办公室批准,于2005年7月28日成立了创新基地建设领导小组,协助首席专家工作。小组由以下成员组成:
组 长:项楚(首席专家)
副组长:曹顺庆 冯宪光
秘 书:谭伟
本创新基地从即日起在校内外招聘创新基地团队成员,有关事宜公告如下。
一、本创新基地第一批拟招聘以下方向研究人员:
物质文化遗产研究
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
中国俗文化研究
中国古代语言文学研究
中国古代文献研究
文化遗产与中外文化互动研究
文化遗产理论与文化互动研究
每个方向拟聘学术带头人1名,学术骨干(包括青年学术骨干)2-3名,讲座教授若干名,其中每个方向校外专家不少于1名。
二、应聘基本条件
1 、创新基地学术带头人的应聘基本条件:
在国内外知名大学取得教授职称(高级研究员)者,年龄60岁以下(即本公告发布之日即2005年9月9日前未满60周岁者),主持全国性重大科研项目或国外同类项目(带项目入基地);科研成果突出,获国家或教育部社科成果奖者,或在相关领域有突出成绩被国内外公认者。 能履行基地一个研究方向学术带头人的职责。
2 、创新基地学术骨干的应聘基本条件:
国外学者一般应具有博士学位和副教授以上职称,国内学者一般应具有博士学位和教授(研究员)职称,年龄55岁以下(即本公告发布之日即2005年9月9日前未满55周岁者),主持国家级科研项目、省部级重点社科项目或国外同级别重要项目,科研业绩突出并获省部级以上社科成果奖或国外同类学术成果奖。能履行基地一个研究方向学术骨干的职责。
3 、创新基地青年学术骨干的应聘基本条件:
应具有博士学位,有副教授(副研究员)以上职称,年龄40岁以下(即本公告发布之日即2005年9月9日前未满40周岁者),主持国家或省部级一般项目或青年科研项目,科研业绩突出。能履行基地一个研究方向青年学术骨干的职责。
4 、创新基地讲座教授应聘条件:
讲座教授岗位,聘任海内外对基地课题有高深学术造诣,取得重大学术成就并在国内外享有很高学术声誉的杰出学者,到创新基地进行每年1—3个月中短期的学术研究和交流。
三、应聘所需材料和应聘程序
1、应聘人员从即日起到2005年9月16日之前,向本基地提出书面申请,提交下列材料:
(1)填写《四川大学“985工程”二期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基地团队成员申报表》;
(2)近 10年来所取得的各类科研成果和承担项目的情况,其中发表的论文需提供收录和引用情况的检索证明;提供 5种代表性成果的原件或复印件;
(3)国外任职情况证明材料、博士学位证书等相关材料。
2、创新基地根据研究方向需要确定初步人选。
3、创新基地负责人向初步人选提出基本工作要求,在双方一直同意基础上,创新基地首席专家与申请者签订聘任合同书。
4、聘任合同由创新基地首席专家签署后,报学校“985工程”和学科建设办公室批准后生效。
5、校内人员招聘工作将在2005年9月内完成。校外人员招聘工作,额满为止。创新基地讲座教授招聘工作,常年进行。
四、进入创新基地后的条件与待遇
创新基地人员聘期四年。校内聘任人员在聘期内,创新基地积极协助受聘人员申请各类科学研究基金,并提供科研所需的办公室及图书资料设备;校内受聘人员在原享有的校内工资、岗位津贴和其他福利待遇不变的基础之上,创新基地按受聘人员原在学校设置和核定的岗位级别津贴向上浮动,作为“985工程岗位津贴”。其数额和发放方式,按学校正式文件执行。
校外应聘人员待遇,按学校规定执行。
五、联系方法
应聘人员请将相关材料于2005年9月16日之前交到中国俗文化研究所办公室曾玉洁处(此前有部分老师交到学校人事处或社科处的相关材料已转到本创新基地,请有关老师到俗文化研究所办公室曾玉洁处查询)
联系地址:四川成都市望江路29号四川大学中国俗文化研究所
邮编:610064
办公室电话:85411348
联系人:谭伟 曾玉洁
四川大学“985工程”文化遗产与文化互动
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基地领导小组
2005 年9月9日
附件:
四川大学“985工程”二期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基地团队成员申报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