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3月23日晚,中国多民族文化凝聚与国家认同协同创新中心、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中国俗文化研究所邀请到上海市博物馆范明三研究员,给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的同学作了题为“中国俗文化研究”的专题讲座。讲座由银浩博士主持,数百名师生参加了交流活动。
范明三先生从介绍中国文化对《蒙娜丽莎》、《草地上的午餐》、《土耳其浴室》等西方名画的影响开始,指出中国印刷术、指南针、火药的传播是促进欧洲文艺复兴和资本主义发展的基础。接下来,范先生结合近期他在羌族地区田野考察的经历,从服饰、饮食、经典文献、神话传说等方面,对古羌人、黄帝、炎帝、鲧、大禹以及夏、商、周等朝代进行了历史溯源。他认为,汶川、大凉山的羌、彝等族的妇女头饰与中原王朝皇帝的冠冕有同源关系。历史上这一地区族群敬祭的瓦屋山山形就似当地妇女头顶的“瓦片”状饰物,中原王朝“皇”、“帝”的冠冕可能源自他们对祖源——古羌人的母系社会崇拜。同时,他还指出“汉族”是古羌人的后裔,其族称来源于刘邦的封地“汉中”,现在的汉民族历经各民族的融合,是一个多族群的共同体。今天的羌族不仅在“汉藏”之间,更是“汉藏”之源。范先生的演讲跨越数千年、横贯东西方,对《易经》、《论语》、《山海经》、《史记》上的原文娓娓道来,讲座过程生动有趣、别开生面。
在互动环节中,师生们围绕“鲧”、“姬”、“侗”等话题与范先生展开交流。最后,范先生用一首侗歌博得了现场热烈的掌声,结束本次讲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