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网站首页 > 研究所概况 > 基地人员 > 正文

普慧(张弘)简介

发布时间 : 2015-11-24 06:58    点击量 :

一.概况

张弘,笔名普慧,男,1959年生。国务院学位委员会中文学科评议组成员、四川省学术与技术带头人、四川大学中国俗文化研究所前任所长,现为四川大学中国俗文化研究所学术委员、教授、博士生导师。

生于陕北黄河岸边,长于塞上古城榆林、神木。高中毕业后,插队于鄂尔多斯高原,深受黄土高原文化和草原游牧文化影响。1979年起,先后求学于陕西师范大学榆林专修科、西南师范学院、东北师范大学、陕西师范大学、山东大学、四川大学、南开大学等校,获文艺学硕士、中国古代文学博士的学位证书以及中国古典文献学和中国宗教思想史的博士后证书。曾执教于陕西榆林师范专科学校、山东大学(威海校区)、陕西师范大学、西北大学等校。曾任西北大学文学院院长,欧盟ERASMUS MUNDUS项目学者,捷克马萨里克大学宗教学系客座教授(2010),德国莱比锡大学东亚研究所客座教授(2016),荷兰格罗宁根大学宗教与神学学院博士学位论文答辩委员会现场委员(2019),中华文学史料学会常务理事、中国中外文艺理论学会常务理事、中国古代文学理论学会常务理事、中国文心雕龙学会理事、韩国东亚人文学会理事、美国东方学会会员。为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重大攻关课题招标项目“中国佛教文学通史”首席专家、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课题“汉译佛典文学研究主持人。完成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佛教与汉魏六朝文学思想研究(免予鉴定)、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汉唐佛教文学研究、欧盟Erasmus Mundus项目汉唐丝路上的宗教文化传播等;在《文学评论》《文艺研究》《文学遗产》《世界宗教研究所》《世界宗教文化》及海外学术期刊发表汉、英文论文百余篇,出版著作《中古佛教文学研究》《沧浪诗话评注》(合作)《中国佛教文学研究》(主编)《南朝佛教与文学》《白居易与佛禅》等;获教育部科学研究(人文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1次,陕西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4次、三等奖2次,四川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1次,《文学评论》优秀论文奖1次。受邀于英国剑桥大学,美国普林斯顿大学、哈佛大学、华盛顿大学、萨福克大学、西北拿撒勒大学、圣文德大学、圣十字学院,德国莱比锡大学、哥廷根大学、汉堡大学,比利时根特大学,奥地利维也纳大学,捷克查理大学、马萨里克大学,韩国汉阳大学、东国大学、岭南大学,日本专修大学等讲学。




二.代表论文目录:

1.  北宋僧赞宁考,《宋元文学与宗教》(中国香港浸会大学中文系编),上海古籍出版社2015

2.  《维摩诘经》的梵本及汉译本的戏剧文学结构,《佛光学报》新一卷第2期(2015-6)。

3.  汉武帝时期的礼教:国家宗教神学之意识形态——董仲舒的礼教神学思想,《岭南学报》复刊号(第一、二辑合刊),上海古籍出版社2015,3

4.  汉代巫鬼崇拜及其对六朝鬼神文学的影响,《文学遗产》2013-5

《新华文摘》2014-2论点摘编;《中国社会科学文摘》2013-11摘转2/3;日本《洞天福地》第5辑(2013)日译全转。

5.  佛教思想与文学性灵说,《文学评论》2012-2

《新华文摘》2012-10论点摘编;《中国社会科学文摘》2012-7摘转2/3;人大《文艺理论》2012-7全转。

6.  汉译佛典中的莲华色尼文学故事类型考述,《政大中文学报》(中国台湾)2012-2

7.  两汉黄老道形成的宗教特征及其思想史背景,《社会科学战线》2010-9

8.  略论佛教与古代汉文学思想,《文艺研究》2010-6

人大《中国古代近代文学研究》2010-10全转。

9.  禅宗六组名讳小考,《文学与文化》2010-2

10.  中国学术话语体系的当代建构,《安徽大学学报》2010-6

《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2011-1摘要。

11.  先秦儒、道“通”、“异”论,《求是学刊》2010-5

12.  《文心雕龙》审美范畴的佛教语源,《文学评论》2009-3

《理论创新时代:中国当代文论与审美文化的转型》,知识产权出版社2009-7;《〈文心雕龙〉与21世纪文论研究》,学苑出版社2009-11;人大《中国古代近代文学研究》2009-9转载。

13.  南北朝正史家的“天命”信仰,《东南大学学报》2009-2

《新华文摘》2009-15摘转,p.159;收入《宗教思想史论集》,南开大学出版社2008-8

14.  从佛典文学看佛教的女性观,《陕西师范大学学报》2009-1.

15.  两汉上郡龟兹属国及其文化遗存考臆,《人文杂志》2008-5

16.  早期儒家“礼”的宗教思想,《世界宗教研究》2008-3

17.  宗教文化的源流及其历史认知,《三秦社科论坛报告集》,陕西科技出版社2008

18.  The Non-Religious Nature of the Original Buddhism in Ancient India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Natural and Social Science, Issue 2, Vol.1, 2008, Kingston, Canada.

19.  《世说新语》与佛教,《西北大学学报》2008-1

20.  “史”与宗教信仰,《东方丛刊》2007-4

21.  “史”与宗教,《南开学报》2007-3

22.  佛教文学刍议,《郑州大学学报》2007-4

23.  弥勒、弥陀净土信仰之兴起,《中国文化研究》2006-10

《古典文献的考证与诠释》,台北:学生书局2006年。

24.  佛教对中古议论文的贡献与影响,《文学评论》2007-4

《人文科学研究》第33期,韩国大邱大学人文科学研究所主编2009-2

25.  刘勰及其《文心雕龙》的佛教神学思想,《文艺研究》2006-10

《文学与宗教》,北京:宗教文化出版社2007

21. 佛教对中古文人思想观念的影响《文学遗产》2005-5

《中国古代文学研究年鉴》,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9

22.  佛典汉译及汉译佛教哲学对中国古代诗学的影响,《文艺研究》2005-3

《中国社会科学文摘》2005-2重要论文摘转人大《中国古代近代文学研究》2005-7全转《中国学术年鉴》2005年卷收录李光哲、吴秀卿主编《中国北方文学与文化》,韩国文化社2008收录。

23.  南朝性灵说与大乘涅盘学,《古代文学理论研究》第22辑(2004-12)。

24.  弥陀净土信仰与谢灵运的山水文学创作,《学术月刊》2004-3

人大《中国古代近代文学研究》2004-5全转。

25.  慧远对道安的突破与超越,《四川大学学报》2004-3

26.  天诸佛教语言及其对中国语言学的影响,《人文杂志》2004-1

27.  王维、柳宗元、刘禹锡对惠能禅的总结与推动,《陕西师范大学学报》2004-1

28.   禅宗的主体实践论,《曹溪禅研究》第1辑(2002-9)。

29.   佛教对六朝志怪小说的影响,《复旦学报》2002-2

30.   大乘般若学与晋宋山水文学,《佛学研究》2001年刊。

31.   梵语、梵呗、佛曲:南北朝诗歌韵书的一个源头,《觉群》第1辑(2001-11)。

32.   佛教故事:中国五朝志怪的一个叙事源头,《中国文化研究》2001-1

33.   齐梁诗歌声律论与佛经转读、佛教悉昙,《文史哲》2000-6

人大《宗教》2001-2全转,《高校文科学报文摘》2001-1摘转。

34.   齐梁崇佛文人游写佛寺之诗歌,《人文杂志》2000-5

35.   大乘涅盘学与谢灵运的山水诗,《陕西师范大学学报》2000-4

人大《中国古近代文学研究》2001-5全转。

36.   佛教造型艺术释略,《民族艺术》2000-3

37.   略论慧远的禅智论与审美心理思想,《佛学研究》1998年刊。

38.   慧远的禅智论与东晋南朝的审美虚静说,《文艺研究》1998-5

人大《中国古近代文学研究》1999-1全转,《高校文科学报文摘》1999-1摘转,收入罗宗强编“20世纪百年学术文存《古代文学理论研究》,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2002

39.   走出空寂的殿堂:唐代诗僧的世俗化,《文史知识》1997-7

40.   《文心雕龙》与佛教成实学,《文史哲》1997-5

人大《中国古近代文学研究》1997-11全转,《新华文摘》1997-11摘转。

41.  《心经》:一部微型的大乘空宗般若学,《东方论坛》1997-1

42.   佛教哲学对中国古代审美真实论的影响与启示,《人文杂志》1993-1

人大《无神论、宗教》1993-2全转。


三.代表著作:

1.  《中古佛教文学研究》,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14

2.  《沧浪诗话评注》(第一作者),中华书局2014

3.  《中国文学史》(参撰),高等教育出版社2013

4.  《中国佛教文学研究》(主编),中华书局2012

5.  《佛教大辞典》(参编),江苏古籍出版社2002.

6.  《南朝佛教与文学》,中华书局2002

7.  《白居易与佛禅》,河南人民出版社2001


.主持课题:

1. 首席专家: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大攻关招标课题:中国佛教文学通史(12JZD008)。

2. 首席专家: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汉译佛典文学研究(12AZW007)。

3. 主持2011年度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规划课题:汉唐佛教文学研究(11YJA751095)。

4. 独立承担2010年欧盟Erasmus Mundus项目“丝路上的宗教传播”。

5.主持完成2004年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佛教与汉魏六朝文学思想(04BZW008)”,结项(免于鉴定),证书号:20100580

6. 独立承担“第39批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会(一等)课题:中古文学理论范畴与佛教(20060390168)”。

7.独立完成“第32批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会项目:佛教的中国本土化历程(2002032203)”。

8.负责南开大学“国家985工程二期”“中国思想与社会”支柱项目《中国宗教思想史研究》(105212200400012)。

9.负责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基地2004年重大课题“《民间信仰与中国文学》子项目《魏晋南北朝民间信仰与文学》(05JJD840007)”。


五.获奖:

获教育部科学研究(人文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1次,《文学评论》优秀论文奖1次,陕西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4次、三等奖2次,陕西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3次、二等奖1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