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网站首页 > 研究所概况 > 概况 > 正文

四川大学中国俗文化研究所概况

发布时间 : 2013-12-23 07:32    点击量 :


四川大学中国俗文化研究所是依托于国家重点学科中国古典文献学,以及中国古典文献学、中国古代文学、汉语言文字学三个博士点,按照科研体制改革的精神,重新规划研究方向,实行人员优化组合,面向全国招聘人才而组建的新型研究机构。
我校的俗文化研究一贯具有优势。项楚的变文、歌辞、白话诗研究,其卓越成就为国内外所公认。其《敦煌文学丛考》获原国家教委首届人文社科一等奖,《王梵志诗校注》获教育部第二届人文社科一等奖。周裕锴的俗文学和禅宗偈颂研究,在海内外学术界也很有影响,其《宋代诗学通论》获教育部第二届人文社科二等奖、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成果三等奖。俞理明教授、雷汉卿教授、张勇教授等也曾获四川省政府优秀科研成果奖。此外,近10年来,两个博士点的青年科研人员开拓了民间信仰研究领域,发展势头迅猛,取得很大成绩。1999年6月,根据科研体制改革的精神,由中国古典文献学、中国古代文学、汉语言文字学三个学科点对原有研究方向重新规划,对原有学术力量实施优化组合,建成了本所
,并邀请国内名牌大学的杰出教授加盟,实现强强联合,如清华大学的王小盾教授、浙江大学的张涌泉教授、南京师范大学的董志翘教授皆是学坛翘楚。目前全所科研人员少而精,大都承担着本领域的国家或部省级项目,整体力量在全国处于领先地位。

目前本研究所由项楚教授任所长,周裕锴教授、李诚教授任副所长。

          


本所的建设目标是:在未来的3至5年,建成全国一流的俗文化研究基地和资料中心,并成为本学科对外学术交流的中心。为此,我们将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一)在俗文化研究上,本所将继承和发扬近代以来"蜀学"的优良传统,提倡科学严谨的学风。本所旨在从文化学的角度对俗语言、俗文学、俗信仰及民俗人类学进行整合研究,四个研究方向交叉互补并协助合作,克服传统学术研究中各自为政、相互割裂的倾向,并逐步扩大研究范围,在短期内使俗文化研究在整个中国文化研究领域达到第一流水平,进而达到国际领先水平。我所现在正从事“中国俗文学分体研究”、“中国俗文学分体研究(续)”、“中国俗文学分体研究(三)”、“禅籍俗语言研究”、“中国俗信仰分类研究”以及“历代笔记小说俗语言研究”等六个重大课题的研究,“中国俗文学分体研究”和“禅籍俗语言研究”即将结题,研究成果将以学术丛书的形式出版。我所将陆续推出的重大课题还有:1、中国俗文学分体研究,2、中国俗信仰分类研究,3、海外华人俗信仰研究,4、唐宋史书俗语言研究,5、历代笔记小说俗语言研究,6、中国乡土俗文化研究,7、中国俗文化田野考察,8、道教典籍俗语言研究。
(二)本所将凭借依托三个博士点和一个博士后流动站,并通过上述几项课题的科研工作,精心培养出一批在俗文化研究方面文献根柢扎实、理论素养深厚的杰出人才,使本所成为本学科高级研究人员的孵化地。同时,接受访问学者和其他进修人员,确立本所的研究中心地位,有力地促进本学科的发展。
(三)、在学术交流方面,本所目前与国内(包括中国香港、中国澳门、中国台湾)以及美国、日本、韩国等国同行建立了密切的学术联系,并有与国外学者合作的研究项目,下一步将扩大这种联系。本所所在博士点近年曾举办过“海峡两岸敦煌文学研讨会”、“中国古典文献学国际研讨会”、“首届汉语史学术研讨会”,2000年9月被批准为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后举办过“21世纪敦煌学国际学术研讨会”、“中国俗文化国际学术研讨会”、“中国饮食文化国际学术研讨会”等国内、国际会议。今后将加强这方面的工作,同时开展研究人员互访以及合作研究等工作,在国际学术交流中发挥重要的学术影响并形成学术吸引力。
(四)在硬件建设、特别是资讯建设方面,本所已初具规模,不仅书刊收藏较丰富,已拥有日本赠送的包括72部重要禅籍语料的光盘,而且每个研究人员均配置电脑及网络终端。本所今后除继续积极增购书刊外,更拟采用最新的资讯体系,建设成全国一流的俗文化研究的资料信息中心。第一步,编制亿字的《汉语史语料库》,为俗语言、俗文学研究提供大量原始文献资料;第二步,编制一份本世纪以来国内外研究中国俗文化的学术动态报导并刊行。出版四种学术期刊:《新国学》《中国俗文化研究》《汉语史集刊》《文学人类学研究》,为了保证发表高质量的学术论文,均实行匿名审稿制。
(五)革新内部管理制度,引进竞争机制,实现人员流动。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实行有效的检查监督和奖惩,促使课题的落实并完成。同时保证研究人员具有良好的工作条件和工作氛围,使研究人员能处于最佳的工作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