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网站首页 > 研究所动态 > 成果简报 > 正文

2017成果简报1

发布时间 : 2020-11-03 12:49    点击量 :

四川大学中国俗文化研究所

成果简报

2017年第1期                             2017310




基地重大项目“中国民俗文化在东北亚的传播研究”、

“中国古代民间神灵信仰研究”成果简介


 中国民俗文化在东北亚的传播研究


由刘亚丁教授主持的教育部基地重大项目“中国民俗文化在东北亚的传播研究”,批准号10JJDZONGHE011,最终成果为三部专著:

(一)《雅俗之间——中国文化在俄罗斯的传播》对从18世纪到当今中国传统文化(上编)和民俗文化(下编)在俄罗斯的传播作了全面考察。在国内首次对俄罗斯翻译、介绍、研究中国精神文化和民俗文化的情况作了全方位的搜集、整理和研究。本课题综合运用各学科知识,跨越时期界限,从18世纪末的俄罗斯汉学界对孔子的译介,直到新世纪对中国传统文化和民俗的研究。对儒、释、道在俄的传播研究都做了全面考察,尤其以上世纪80年代以后为重点,克服了对俄罗斯汉学界研究中的贵远贱的倾向对我国学界几乎忽略的中国文化对当今俄罗斯文学创作的影响作了深入梳理。首次展开了对中国文学作品翻译、研究中的民俗事项考察,涉及到中国人的祖先崇拜与孝道、中国人的鬼魅想象、中国民间的诸神崇拜、中国民间的众仙崇拜还梳理了俄罗斯汉学界呈现的中国巫术文化

(二)《中国俗文化在日本的传播与接受》研究礼俗、赏菊与中国文化的联系中国棋文化的影响《离魂记》在日本五山僧人与中国日本文学中的怪异日本近世文学的翻案”“与《剪灯新话》,浮世绘中的中国人物日本学人与中国风俗画《八犬传》中的中国白话语词等。诸多个案实际上在国内基本上都是第一次研究,如关于元服礼俗的研究、关于赏菊习俗的研究、关于王质故事的研究等等;有的研究甚至在国外也都是第一次涉及,如关于唐传奇《离魂记》在日本禅林中的接受研究等;有的研究虽然有前人的论述,但有点观点是本研究第一次提出,如关于日本近世文学中翻案的研究虽然有诸多的先行研究,但将翻案作为诗学术语提出,并究明其根源,则是本研究的创造。其他诸如日本浮世绘中中国人物形象的论述等在国内也是首创。在《中国文化与朝韩文化关系研究》中,对半岛人民对箕子的崇拜作了深入考察,对义山对朝鲜半岛佛教的贡献作了梳理,对龙、虎形象在中国和半岛中的不同文化含义作了辨析

(三)《中国文化与朝韩文化关系的研究》研究了儒学与三韩文化、中国宗教与三韩文化和中国民俗文化在韩朝等问题。对半岛人民对箕子的崇拜作了深入考察,对义山对朝鲜半岛佛教的贡献作了梳理,对龙、虎形象在中国和半岛中的不同文化含义作了辨析

本课题首次将中国文化在东北亚的传播作为一个项目来加以考察,这里既有被称为儒家文化圈的朝鲜半岛和日本,也有原来与中国没有文化联系的俄罗斯。本课题实际上对中国精英文化和民俗文化在东北亚区域内的不同国家的不同传播途径、结果作了考察:既有对中国文化在特殊的“儒家文化圈”内的传播规律的认识,又有对其在非儒家文化圈的传播规律的认识,使人们对中国文化的不同的传播方式有了新的比较和

过去国内研究俄罗斯、朝鲜半岛、日本对中国文化的译介、研究,往往囿于学科的性质,或着重介绍汉学界的人物的贡献,或以文学或艺术为重点,或以佛教、道教文化为重点本课题则打破学科藩篱,以中国传统文化和民俗文化为对象综合运用文艺学、历史学、宗教学和艺术学等学科知识,以比较的方法对中国文化在东北亚的传播作了综合考察。

在注重中华文化国际传播的今天,本课题的成果对研究和制定我国的文化传播略,对思考如何运用我国的软实力都有借鉴价值。



 中国古代民间神灵信仰研究

“中国古代民间神灵信仰研究”由李祥林教授主持,批准号11JJD750010,课题组成员包括刘黎明、黄勇。刘黎明教授因病去世后由张朝富老师代为整理其书稿。项目最终成果为三部专著。

(一)《女娲神话及信仰的考察和研究》基本内容涉及原型识读、信仰考察、遗迹寻访、文化传衍等,随文配图百幅左右。是有关女娲神话及信仰研究的新成果,无论在内容结构和研究方法上都区别于现有研究女娲的他人成果,具有独到的学术发现和学术价值。比如,女娲神话的重新解读、女娲戏及演出的专题考述、女娲在羌族地区的传播,女娲作为傩神和行业神的考察,女娲神话对中国饮食文化的渗透、女娲神话在当代的地方性呈现,等等,凡此种种,都在历史与现实、文献与田野并重中体现出本人研究的独到性,对于迄今为止的中国女娲神话及信仰研究有新的推进。

(二)《西王母信仰研究》共分六章,第一章是绪论,对西王母信仰和西王母神话的关系、西王母信仰的特征及其演变规律等问题进行了宏观研究。后面五章基本上按照以史为纲的原则,对不同时期的西王母信仰进行深入探讨。第二章主要总结了西王母信仰的发展模式,指出西王母信仰在先秦时期就形成了宗教化、哲理化、历史化和祥瑞化等四种发展模式,此后西王母信仰基本上都是按照这四种模式发展演进的。四模式理论可以说是本课题研究的基本纲领。第三章主要探讨西王母神话在汉代和神仙思想合流,发生了宗教化转型,从而导致西王母运动的兴起这一问题。第四章则通过大量的出土文物资料揭示了西王母信仰在汉代的巨大影响力,并指出在汉代西王母信仰中最重要的宗教思想就是死后升仙思想。第五章则讨论了西王母信仰的道教化演变历程,指出神仙思想是西王母信仰和道教信仰的契合点,但是在原始道教阶段,由于各种原因原始道教对西王母信仰持一种梳理态度,直到魏晋时期原始道教转型为神仙道教后,西王母信仰才最终被道教吸收并融入道教。第六章主要探讨了唐宋以降西王母信仰的世俗化发展以及西王母信仰和民间宗教的关系等问题。从最终成果的基本框架来看,课题研究大致遵循以史为纲的原则,但是在具体研究中并不仅仅以时间为研究的参照系,而是更关注西王母信仰自身的演变规律。比如第三章和第四章、第四章和第五章的研究内容,在时间上其实就有交叉关系。之所以没有完全以时间为参照系构建研究框架,原因就在于本课题的基本研究思路是西王母信仰的发展演进不是单线演进,而是复线发展,西王母信仰在历史上是按照第二章中提出的四个模式发展演进的。西王母信仰的复线发展论和四模式理论可以说本课题研究最重要的创新之处。

(三)《紫姑神信仰研究》共分八章。第一章紫姑神与扶乩,探讨“紫姑”的产生及文化背景,重点论文紫姑信仰与扶乩的关系;第二章梳理紫姑信仰在宋代的兴盛及原因,指出宋代紫姑信仰流行的主要社会领域及文人们的认识;第三章清理紫姑信仰在金元时期的发展情况,指出紫姑信仰主要在文人小说和诗词中得到记述;第四章清理紫姑信仰在明代的发展情况,指出紫姑信仰在上层文人层面得到广泛传播;第五章清理紫姑信仰在清代的发展情况,指出清代的紫姑信仰得到更广更深的全域性发展,是紫姑信仰的重要发展阶段,也得益于材料的充分,得以详细梳理紫姑信仰在各个层面和领域的扩展;第六章论述紫姑信仰与道教信仰、佛教信仰之间的联系和异同;论述了紫姑信仰在少数民族领域的发展;第七章集中清理了近现代重大社会运动中紫姑信仰的运用与表现。

本课题的论述逻辑基本以时间为轴,纵向论述了紫姑信仰在历朝历代的发展轨迹,便于建构紫姑研究的整体框架,同时横向上注意各时期紫姑信仰时代特点及问题的追问和解决。对紫姑信仰与其他俗信仰关系的清理,不但说明了紫姑信仰在发展过程中的特点、复杂性,也可以借以解决紫姑信仰是如何丰富、如何拓展、如何深入社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