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网站首页 > 合作交流 > 讲座信息 > 正文

【中华经典与俗文化系列讲座】李建中《周易》美学的现代阐释:以“关键词”为方法

发布时间 : 2024-01-08 09:30    点击量 :

2023128日,武汉大学李建中教授应本所邀请作题为“《周易》美学的现代阐释:以关键词为方法”的主题讲座。讲座在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526教室举办讲座由本所刘文勇教授主持,本所张朝富老师参与讨论。


主讲人简介

李建中,1955年出生于湖北荆州。武汉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文艺学专业学术带头人。学术代表作有《体:中国文论元关键词解诠》《古代文论的诗性空间》《批评文体论纲》等。主讲《中国文论的诗性魅力》获国家级精品视频公开课,主讲《中国文化概论》获国家级精品在线开放课,同名教材获中国大学出版社图书一等奖。


讲座概要

李建中教授认为可以将《周易》视为一部讲关键词的书,其中最核心的两个关键词分别为“阴”和“阳”,而八经卦与六十四别卦都可视为内涵丰富的关键词,这是首先所要强调的问题意识所在。而研究《周易》及其所蕴含的丰厚的关键词之后,可以借助这些尝试构建有关《周易》的美学体系。李教授的讲座主要围绕其中四个核心关键词展开,分别为“人”“文”“天”“道”。

这一组关键词有这样三个特点:首先,它们蕴含着丰富的哲学内涵,占据着很高的人文高位;其次,即“立象尽意”,八卦、六十四卦都是象,加起来是可以说把整个宇宙的所有的象都囊括起来,所以可从多个维度去阐释“人”“文”“天”“道”这一组关键词;最后,可以采用跨学科、全视域的视角来研究这组关键词。

首先是“人”。姜亮夫先生指出,甲骨文、金文的汉字40%都是与人相关的。甲骨文中的“人”有这样两个层面的意涵:首先,它是一个直立的“人”,这宣示着它是一个脱离了动物界的“人”;其次,它是揖让之“人”,这宣示着它是一个脱离野蛮境界的有教养的“人”。直立与揖让,使得“人”的含义被上升到一个很高的一个哲学高度。包含天地之心的人,是《周易》对于“人”的定义,这也是作为审美客体的“人”。事实上,八卦可以看成是一个大家族,它们背后的故事与人伦日常息息相关。而作为具有主体性的“人”,它所具有的功能首先是语言。

其次是“文”。徐中舒先生《甲骨文字典》中,将“文”的含义最早追溯到文身。从这个本义出发,“文”有这样几个意涵:作为动词,它表文身,这是一种富有艺术性的行为;作为名词的文身本身可以作为一个观赏性的作品;最后,作为形容词,具有文身,可以引申出漂亮的,乃至高尚的、有文化的。而从“文身”的本意到今天的“文学”“文明”的“文”之间,其中经历了漫长的历史过程。

再次是“天”。甲骨文中的“天”指人的巅顶,即天灵盖。《周易》中的“天”具有形而上的哲学意涵。《周易》中的每一卦都可以表述为天如何、地如何、人如何。李教授以乾卦为例来解读《周易》中“天”的意涵。乾卦的卦意是健,刚健。李教授进一步指出,在不同的文化群体中,“天”处于不同的位置: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君子“畏天”;以屈原为代表的南方士人“问天”;到了元杂剧中,以《窦娥冤》为代表,底层民众甚至敢于“骂天”。

最后是“道”,李教授从甲骨文中的“道”字讲起,讲到不同人生境遇与文化环境中“道”的丰富意涵。

最后,李教授总结到,“人”“文”“天”“道”可以视为《周易》的美学关键词,其中“人”是主客一体的人,“文”的目的在于化成天下,“天”的意涵是指天道可畏,而“道”则是人们所要遵循的客观规律。

讲座交流环节,同学们与李建中教授积极互动,就关键词研究的方法及相关问题进行了交流。同学们再次用热烈的掌声向李建中教授表示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