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网站首页 > 合作交流 > 讲座信息 > 正文

【中华经典与俗文化系列讲座】徐建委:现代科技与古文献的研究

发布时间 : 2023-09-19 18:44    点击量 :

202341715:00,中国人民大学徐建委教授应本所邀请,作了题为“阅读不可见:现代科技与古文献的研究”的主题讲座。讲座在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418会议室举办,四川大学董明来副教授主持讲座。


讲座现场

讲座开始,徐老师首先介绍了当前国际人文研究的三大动向:新发现的出土文献对古代中国研究的推动作用,比较古典学研究成为全球人文学的新兴潮流,以及新技术开始深度应用于古代文本研究。

他首先介绍了汉堡大学写本文化研究中心及其研究框架。该中心的项目涉及五个领域:写本文物分析、铭刻空间、创造原本、书写内容的格式、书写作品的保存。写本文物分析主要是对书写材料进行无创与现场分析的技术与方法,以及材料对书写产品的生产的影响,以及两者之间的“属性-功能”的关系。铭刻空间的三个主要研究方向:公共的铭刻书写是如何在空间上展示权力的,私人铭刻书写习俗,铭刻在亡者方面的应用与研究。创造原本的三个主要研究方向:作为物质对象的书写作品、书写作品的生产者和生产以及对书写作品的使用。书写内容的格式(排版、布局)的三个主要研究方向:包含多种语言的书写作品、包含多种符号的书写作品、包含多个文本层次的书写作品(文本上的增删、复合文本)。书写作品的保存的三个主要研究方向:保存的物质与空间因素、保存的认识论层面、保存文化、社会与政治语境。

接着他重点讲述了国际上正在进行的三个物质文本项目,这些项目的主要特点是利用物理学、计算机科学、化学、数学、古生物学等学科的技术手段,通过跨学科之间的合作,研究一些“消失了”的文本。

第一个项目为德国国家博物馆纸草馆馆长沃瑞娜·莱珀主持的埃及象岛纸草写本研究项目。该项目利用X射线、植物断层扫描、高能辐射光源、数学和计算机等技术手段,虚拟打开那些无法用物理手段解开的象岛纸草文书。徐老师对这一项目运用的技术原理作了详细的讲解。

第二个项目为奥地利拜占庭学会主席克劳迪娅·拉普教授主持的西奈重写本项目。该项目意在恢复西柰(西奈半岛)圣凯瑟琳修道院藏书室所藏160份二次使用的皮书中被刮除的文本。项目组采用多光谱成像技术,利用上层墨水、下层墨水和皮书表面之间的基础性差异原理,复原写在皮书上的被刮除文字。

第三个项目主要介绍《自然》杂志发表的《使用深度神经网络恢复和缀合古代文本》(Restoring and attributing ancient texts using deep neural networks)一文所揭示的新兴科技手段。该项目组开发出人工智能工具Ithaca,这是一个用于古希腊铭文的文本修复、地理缀合和时间缀合的深度神经网络。值得一提的是,《自然》杂志的这篇论文也是由学者和AI合作完成。

讲座的最后,徐老师对比了中西文本研究的差异性意涵,特别说明philology与中文语境中的文献学的区别,并期盼中国古典人文学术早日创造出影响世界的方法论。

讲座结束后,四川大学博士后傅珩老师、博士生薄王逸等进行了提问。



另外,参加现场讲座的老师和同学也都谈了自己的感想和心得,今择要分享如下:

徐老师的讲座展现了广阔的研究视野,聚焦人文研究的新趋势,发人深省,带给我们以无限启发。他介绍了德国汉堡大学写本文化研究中心的情况,并举了三个写本文化研究工作实例。分别是利用古典学、物理学、计算机科学、化学、数学等重新建构被焚烧、折叠后无法正常阅读的纸草写本,使用光谱成像技术恢复西奈半岛圣凯瑟琳修道院藏书室被删除的文本,以及使用深度神经网络恢复和缀合古希腊铭文。这些实例生动地体现了写本学与现代科技结合的莫大价值,期待我们穿过传统文献学的回廊,进入由早期文明、多种文献学文化的交汇与比较造就的无限空间。(四川大学博士研究生张舒艺)

徐建委老师将现代科技与古代文献研究相结合,极大地开拓了我的学术视野。在讲座中,徐老师提到当下国际人文研究有三大新动向。其中,过去几十年里新发现的出土文献及其他类型的古代文本,已让古代中国的研究达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境界。作为古代中国的研究者,必须注重新发现的出土材料,同时学会运用现代科技手段更好地为研究提供帮助。(四川大学博士研究生薄王逸)

徐建委老师的讲座举了三个现代科技与古代文献相结合的研究项目作为例子,为我们展示了现代科技包括物理学、化学、计算机科学等可以在这样大的程度上协助开展古代文献研究,即使是肉眼已不可见的书写痕迹也可以通过技术手段尽可能地恢复原貌。尽管徐老师为我们展示的都是目前国外的研究成果,但是这些成果对于今天和未来的中国古代文献研究具有极大的启发意义。因此,我们在学习中国古代文学和古典文献学的同时,还应当多关注现代科技和西方的古典学术研究,拓宽我们的研究视野。(四川大学硕士研究生曹雨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