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网站首页 > 合作交流 > 学术会议 > 正文

四川大学中国俗文化研究所主办“蜀楚俗信与中国音乐文学思想学术研讨会”(音乐文学工作坊第三期)在蓉顺利召开

发布时间 : 2024-05-09 21:18    点击量 :

2023112426日,“蜀楚俗信与中国音乐文学思想学术研讨会”(音乐文学工作坊第三期)在成都家园国际酒店召开。研讨会由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四川大学中国俗文化研究所主办。


会议开幕式由西南民族大学王猛主持,四川大学何剑平、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赵培、武汉大学曹建国分别致辞。何剑平指出,自古以来蜀地与楚地有着丰富多彩的音乐文化,今天在此研讨音乐文学思想本身就是对蜀楚两地音乐文化的传承与发展。赵培认为,俗文化研究与音乐文学研究是非常值得深挖的题目,期待更多的成果出现。曹建国认为,蜀楚两地与中国音乐文学思想有非常密切的关系,同时中原文化与蜀楚也有着密切的关系,这种关系是互相建构的。

来自北京、武汉、广州、南昌、上海、太原、兰州、重庆和成都等地高校和研究机构的线上线下20余位专家学者和青年学子齐聚一堂,就中国古代音乐文学研究相关问题进行了严肃热烈的报告和讨论。20场报告的主题为礼乐政治和礼乐实践,从公元前11世纪至公元19世纪,涉及周公制礼作乐、孔子、屈原、大赋、汉代礼乐建设、中古听觉文化、南朝郊庙乐、登歌、元白新乐府及其音乐文学理论、宋祁、苏轼、朱熹、荷马作品与中西交流、明清宝卷、北美中国古典学等;讨论剀切精当,启人深思。

会议闭幕式由四川大学普慧(张弘)主持,四川大学刘文勇、华中师范大学付林鹏、山西大学尚丽新和广东外语外贸大学曹胜高分别进行了研讨总结。

刘文勇指出,第一轮研讨中,曹胜高、曹建国、傅林鹏、孙尚勇(四川大学)和赵培等五位报告人的问题意识和史料考订值得肯定。先秦乐舞的表演体制和政治意义是值得深入思考的重要问题,孔子言论的解读仍有很大空间,孔子思想是春秋士阶层思想发展的结果,屈原与华夏文化传统的关系可做进一步深思,王者作乐在大传统中的认同性和可行性需要辩证看待。

付林鹏指出,第二轮研讨中,徐建委(中国人民大学)、张朝富(四川大学)、陈绪平(江西科技师范大学)、罗姝鸥(杜甫草堂博物馆)、曹雨佳(四川大学)等五位报告人的报告涉及文化史、音乐史、文献学、气候史、建筑史等多个学科。由各位的报告可以发现《王制》春夏秋冬教学内容的不同可能是气候的原因,研究必以史料比较考辨为前提。各位的报告或酣畅淋漓,大刀阔斧;或目光细腻,细读见功。其中研究生曹雨佳关于南朝郊庙迎送神曲的梳理阐释,令人欣喜。

尚丽新指出,第三轮研讨中,薄王逸(四川大学)、郭培培(上海大学)、郭晨光(北京师范大学)、杨晓霭(兰州理工大学)、李鹏飞(复旦大学)等五位报告人的报告富于启迪。中古音乐文学存在四大传统——雅乐传统,俗乐传统,民间传统和文人传统,而文人传统对其他传统的介入,往往采取颂美或讽刺的方式。之前学术界对司马相如的评价有些偏颇,对登歌的性质认知不到,而南朝乐府跟永明体一样有声色的传统,元稹乐府古题序的重新解读则提醒我们注意词乐结合的技术问题,元白新乐府创作表现出突出的礼乐政教色彩,这些都是需要重作审视的重大问题。

曹胜高首先感谢的耿战超(四川外国语大学)的主持,他认为,第四轮余作胜(四川师范大学)、崔立国(四川师范大学)、尚丽新、王猛和吕畅(四川音乐学院)五位报告人各有新见。考证是音乐文学建构的基石,中国古代文学的生命意识值得关注,文学研究需以文本为基以民间流传为参照,荷马史诗表征了十六世纪西方与中国文化的密切关联,音乐研究和音乐文学研究更需要贯通不同的时代。音乐文学不仅能够推动文学研究,也能推动音乐研究,音乐文学工作坊是一个开始。

孙尚勇在会议总结时说,短短一天半的时间,20场报告和讨论,展示了各位报告人和讨论人的学术深思和批评锋芒。这次研讨涉及古今中西,或有清晰的考辨,或有深切的义理分析和价值阐发,讨论与批评都给了我们许多启发。研讨会让我们明白对历史上重要文本的阐释和认知没有止境,让我们更加理解中国古代经典的影响和思想传承之历久弥新。借用音乐学家黄翔鹏先生的话,传统是一条源远流长奔流不息的大河。也许我们正在更好地接近历史的真实,音乐文学是可以帮助我们发明历史真实的方法论。希望作为方法论的中国古代音乐文学能够不断地发明和发掘古典智慧的现代性意义,期待未来南昌、广州等地召开的音乐文学工作坊能给我们更多的启示,更大的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