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网站首页 > 合作交流 > 正文

著名学者孙昌武教授应邀来中国俗文化研究所讲学

发布时间 : 2016-11-16 09:01    点击量 :

2016111日晚,应四川大学中国俗文化研究所所长普慧(张弘)教授邀请,著名佛教文学家孙昌武教授莅临本所,在川大望江校区文科楼阶梯教室为中国俗文化研究所的师生作了题为《碑传文的“陷阱”——以欧阳修的碑传为例》的演讲。演讲由普慧教授主持,中国俗文化研究所的博士生、硕士生200馀人出席了演讲活动,聆听了孙昌武先生演讲。

近年来,中国的考古发现取得了重大成果,许多学者便纷纷引用新发现的碑传来作为研究的新材料,孙昌武先生针对此种现象提出了警防“碑传文‘陷阱’”的告诫。在本次演讲中,孙先生以欧阳修为例具体而详细地说明了碑传文的“陷阱”。欧阳修是北宋的大文豪,碑文写得相当好,但鉴于碑铭这种为亲者讳和为尊者讳的特殊文体,其碑文中也不免会出现一些失于事实的情况。一是掩饰和隐讳,比如欧阳修在其碑文代表作《泷冈阡表》中就掩饰了其父欧阳观的一些不良之事;二是空话和套话,比如欧阳修为陈琳之父所写的《袁州宜春县令赠太师冀国程公(元白)神道碑铭》基本上就全是套话和空话,因为陈琳之父实无可书之事;三是公论不易,比如欧阳修为范仲淹所写的《资政殿学士户部郎文正范公神道碑名》和为尹洙写的《尹师鲁墓志铭》就引起了范仲淹后人与尹洙后人的不满,虽然欧阳修自言己之所书客观公正,但在不同的人眼里却有不同的看法,所以公论很难。孙先生最后指出,在研究过程中,碑传并非不能使用,因为碑传所记载的人物籍贯和生平经历等基本可信,只是在使用时要谨慎,不可尽信其赞美之词,而辨别碑传真伪的最佳方式就是多读书,读各种各样的书。

演讲座结束后,孙先生热情回答了同学们的提问,其中有同学问到怎样判定史传所载文献的真实性,孙先生对此提出了“史源学”的概念,即要弄清楚作者在编撰史传时所使用的原始材料,如果原始材料可信,则史传可信度高;如果原始材料多采自野史小说,可信度则大打折扣。本次演讲座历时两个多小时,80岁高龄的孙先生一直站着讲解,令在座的师生深受感动,讲座也在大家热烈、感激和敬佩的掌声中圆满结束。

出席孙昌武先生演讲的还有日本花园大学衣川贤次教授、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副院长雷汉卿教授、中国俗文化研究所何剑平教授。日本的衣川贤次教授是著名的佛教文献学家,曾与孙昌武先生合校过《祖堂集》。